今日芯声|断肢可“再生”!AI让你有超能力
1.人工智能又一重大突破,断肢可“再生”,将改变千万残疾人命运!
OMG!!脑电波义肢竟然可以实现断肢的“再生”!
很久之前,Giiso小智就曾想过,未来会不会造出像钢铁那样的,但靠脑电波或程序的义肢,是重量很轻,成本低廉方便装卸,能够帮助到不富裕的残疾人。
不过当时也没有多想,觉得现下的技术是很难造出来,或者是不能做到真正的低廉化,而且也不会有多少人会想开发。
不过,在央视《机智过人》节目中,中国脑科学研究团队带来的头戴式脑电波读取器和脑电波义肢,为独臂乡村教师马复兴“再生”了双手,这着实让Giiso小智很是震惊。
难以相信,曾经的想象,今天真的有人实现了!
据了解,中国脑科学研究团队,在过去的九年时间里,研究脑电波技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识别微弱的脑电波信号,并且通过识别翻译成控制意识,从而来帮助一些特殊的人群,而马复兴老师就是这群人中的一个。
在马老师四个月大的时候,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双臂,在之后的59年里过着与常人不同的生活。
在他的脑海里,也早已没有了使用“手”的印象。在节目现场,短短的十几分钟里,通过训练学习,并在工作人员的辅助下,带上脑电波义肢的马老师,学会了张开手、握成“拳”、控制力度等行为。
在获得“双手”后的马老师,第一个动作就是去和现场的每一个嘉宾握手。看到这里,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这几乎就是一个奇迹。
2006年的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占据全国总人口6.34%,其中肢体残疾的人数最多,占据总残疾人口的29.07%,可想而知,脑电波义肢的出现,对于超千万的残疾人群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人类对脑电波的探索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目前,脑电波相关的一些技术大多应用在医疗的领域上。
这次脑电波义肢的实现,是脑电波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所以未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也许有一天我们将大脑接入互联网,实现终极的“意念”人机交互。
所以,还羡慕啥洪荒之力?所谓的拥有超能力,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2.大快人心!维基百科利用AI标记网络恶意评论 键盘侠请好自为之
维基百科社区是一个免费的百科全书,它是建立在一个公开可编辑内容的模式之上的,但因其恶意评论而声名大降。
为了阻止这些恶意攻击,维基媒体基金会与Jigsaw(科技孵化公司,前称为Google Ideas)合作开展了一项名为“排毒”的研究项目,该项目使用机器学习技术来标记可能造成人身攻击的评论。
这个项目是Jigsaw创建开源人工智能工具用来帮助对抗社交媒体平台和网络论坛上的骚扰的计划的一部分。
该项目的第一步是使用来自维基百科谈话页面的10万条恶意评论进行训练机器学习算法,这些评论由一支4000人的团队识别,每个评论都由10个不同的人类评审员进行。
经过训练后,这些机器可以确定一条评论是否是一条涉及人身攻击的评论。
然后,项目组在2001年至2015年的14年间,对维基百科上6300万条英文评论进行了算法审查,以找出恶意评论的模式。
维基百科编辑人数大幅下降的另一个原因被认为是该组织复杂的官僚机构以及苛刻的编辑策略。
对于初次投稿者/编辑者来说,在没有任何解释的情况下,一项完成的工作被毁掉是很常见的。
他们希望使用ORES系统来对抗这种情况:这台机器就像一个编辑系统,由一种训练有素的算法提供支持,用来对修改和编辑的质量打分。
维基百科的编辑们使用一个在线工具来标记过去编辑的例子,这就是这个算法如何被教导识别错误的严重性。
ORES系统可以指导人类审阅最具破坏性的编辑,并确定错误的严重程度——新手的错误会被更恰当地视为无辜之举。
Google Brain让机器对内容进行的总结比之前的尝试略好一些,但在机器能够像人类那样有节奏、有才华地写作之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事实证明,我们还没有准备好让机器自动生成维基百科条目,但我们正在努力实现这一点。
尽管维基百科运营中的人工智能用例仍在优化中,但机器无疑可以帮助组织分析它们每天生成的大量数据。
更好的信息和分析可以帮助维基百科创建成功的策略,以排除来自其社区的负面影响,并为其贡献者解决招聘问题。
3.人工智能无人机,或将改变我们的未来生活?
科技正在以一种近乎革命性的手段,解决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难题!
人工智能的出现,重新定义了人类所认知的无人机!
那么,人工智能是怎么与无人机应用相结合的?
从空中飞行器发展史看,无人机只比有人机晚诞生十几年,但其发展速度、普及速度远不及有人机迅速。
无人机的发展主要是受限于智能控制技术的落后,但是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突破性进展,无人机必将迎来高速发展应用的历史时刻。
那具体将会产生何种“效应”?
人工智能无人机应用于运输行业。将用标准化的编程接口支持包裹配送、工业检测和其他商务应用。
人工智能无人机应用于执法监督。可以在城市道路或高速公路上进行巡查,进行测速、查找可疑车辆等工作。
人工智能无人机应用于战场。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智能机器战争将完全改变传统机器战争的形式。在智能机器战争中,交战双方打的是智能,拼的是信息。
因此,即使是当前正在发展的“机感人知”作战方式,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人类将成为作战环路中的瓶颈。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装备人工智能的无人战机将仿真人脑视听感知模式,利用机器感知,实现高速目标精确检测与跟踪识别,以更好地完成作战任务。
4.多地植保无人机作业时“炸机”,极飞这样回应事故原因
安徽植保用户爆料称,“他家正在地里作业的3台飞机,一下子全部栽进了田里,罢工了”,另有多地用户也表示“正在地里作业的无人机因为失去信号,直接炸机。”
当晚,极飞发布服务器维护公告称,将在8月9日凌晨2点至3点,对服务器进行升级维护。
另据消息,极飞创始人彭斌表示事故是因为其服务器无法支撑1万台终端的并发需求。
不过,据了解相关技术的工程师介绍,“在互联网领域,一秒一万并发根本不算是什么量。”
昨日(15日)凌晨,极飞在其官网发布文章《极飞“趴窝”?用科学还原事实真相》,解释此次事件。
文章称,“当日,使用云基站模式飞行的无人机在自主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极飞云服务系统通讯不畅,导致部分无人机接收RTK信号失败,用户未能及时采取返航操作,最后在农田中迫降。据事后统计,有17台无人机因为退出RTK模式,进入普通GPS模式后,导航偏差超过0.5米,撞击田间障碍物导致事故发生 。”
从极飞的这篇解释文章看,云服务商,用户操作不当是导致“炸机”主要原因。
极飞还表示:在8月8日、9日作业高峰期时段,由于服务器机房通讯带宽问题导致的农田飞行迫降以及位置偏差引发的飞行事故,所造成的相关用户的设备损失,极飞将全部承担。
在该解释文章中,极飞还用相当大篇幅指出,此前“极飞植保无人机全体‘趴窝’”等报道属于恶意诽谤,将采取法律手段。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遵守转载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