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越自卫反击战看中国军力巨变
1979年2月17日,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广西、云南边境地区被迫对越南侵略者发起自卫反击战。从1979年2月17日起~3月16日止,我边防部队攻克了越南谅山、高平、老街3个省会和17个县市,重创越军4个正规师零10个团,击毙越军3.7万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给了越南侵略者以严厉的教训和惩罚,对越自卫反击战取得绝对性胜利。对越之战对我军影响之大超过历次卫国战争,光其惨烈程度就直逼朝鲜战争,我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当时参战部队的武器装备落后是造成我军伤亡过多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说单兵装备非常简陋、没有空军支援、弹药失效和后勤保障跟不上等。通过此战,验证了当时中国军队的落后局面,中国从此开始了三十多年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个战斗班中除了班长副班长携带56式冲锋枪,其余战士配备56式半自动步枪,而越军士兵当时普遍装备AK冲锋枪。

标准单兵装备是56式半自动步枪,子弹115发,手榴弹4枚,破坏钳,防毒面具,挂包,小镐,雨衣,水壶,压缩干粮及米袋。

越境作战没有钢盔。

脚穿胶鞋,帮着裹腿,不带钢盔。。。。。。。

战斗后期部分部队单兵标准配置

空军方面,苏联援助的米格21和米格23歼击机已是越军制式装备,而同时期中国还在使用歼6,即米格19。歼6没有全天候作战能力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我军牺牲6900余人,伤14800余人。2月17、18日两天,伤亡达4000人,后勤部门措施不及,无力全部救治,伤员死亡很多。

许多人至今都还记得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描述的浴血场景

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山轮战时期,部队教育战士宁死不降为了在战斗中特别情况下不当俘虏,勇士吗胸前挂上了“光荣弹”。这与美国战时给士兵配备“投降旗”的规定形成强烈反差。
对越自卫反击战胜利后,正值中国改革开放,中国国防建设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一九七八年开始,我军体制编制先后进行五次大的调整。总员额已由七十年代末的接近五百万下降到二百三十万,军兵种部队、作战部队、高技术部队比例相对上升,组织结构逐步优化,关系不断理顺,规模更趋精干,质量迅速提高,初步实现了“精兵、合成、高效”的要求。根据社会利益关系调整变化、国家政策制度创新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完善政策制度;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联合训练体制、联合保障体制日趋健全,具有我军特色的新型体制编制逐步建立。

1985年6月,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3年内裁减员额100万

面对精简整编,广大官兵服从大局,听从指挥,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军事训练向信息化阔步前进。三十年实践探索,我军构建了统一领导、战训合一、分级管理的军事训练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了战略战役与战术技术相衔接、适应战争形态发展和作战需要的训练内容体系。保障体制一体化、保障方式社会化、保障手段信息化、后勤管理科学化,逐步实现由三军分散保障向一体化保障转变、自我保障向依托社会化保障转变、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综合保障能力不断跃升,为加强我军现代化建设、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为完成作战和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某部战士配备现代化信息战单兵装备武器装备实现跨越式发展。武器装备建设科技水平显著提升,体系结构明显改善,与世界技术先进国家的装备技术差距明显缩短,为提高信息化条件下防卫作战能力打下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我们初步建立起快速机动、立体突击的陆军装备体系,建立起海军一体、适应近海防卫作战的海军装备体系,建立起空地结合、攻防兼备的空军装备体系,建立起核常兼备、射程衔接的导弹装备体系,建立起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载人航天等重大国防科技成果,反映了中国的国防科技实力,震惊了世界。

现在部分中国部队已配备01式单兵携行具,01式单兵携行具系列包括01单兵生活携行具(01式温区背囊和01式寒区背囊)、01式单兵弹药携行具(01式战术背心和01式作训包)、01式单兵睡具(01式雨衣、01式睡垫、01式亚热带、热带、寒带睡袋)等系列单兵携行具。
随着中国国防建设的不断改革,中国部队战斗力显著提高,在未来战争中部队参战官兵伤亡人数大大降低,局部战事实现零伤亡的战绩不再是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