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扣非后净利润亏损严重 苏宁云商转型成功了吗?

原标题:近三年扣非后净利润亏损严重 传统零售巨头苏宁云商转型成功了吗?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刘照普 | 南京报道

从传统零售业巨头向互联网化零售企业转型路上,苏宁云商(002024.SZ,旧称“苏宁电器”)仍未走出巨额亏损泥淖。

10月28日晚,苏宁云商发布三季报称,2016年1—9月,公司营收1038.63亿,同比增长11.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04亿元,同比下降672.4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下称“扣非后净利润”)更是亏损高达9.63亿元。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深入分析其2007年以来财报发现,这家在传统零售业时代应变灵活、成长迅速、利润丰厚的连锁巨头,在迈向互联网电商时代后,其营收规模虽一直在增长,但净利润和扣非后净利润并没有同步增长,特别是从2013年之后出现大幅下滑,2014年全年、2015年全年和2016年前三季度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12.52亿元、-14.65亿元和-9.63亿元,2016年扣非后净利润亏损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对此,一位连锁业内部人士称,这说明苏宁云商在转型发展中,主营业务能力未得到多大程度的加强,企业的赚钱能力在下降、变弱。

苏宁云商艰难转型:核心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下降

在传统的零售时代,苏宁云商还是一家以电器销售为主的连锁企业,遍布全国的数百家门店成了“利润奶牛”,在与国美电器贴身拼杀中收获巨额利润和超高速成长:3年时间,市值迅速从2004年7月在中小板上市时的30亿增长到2007年7月的700亿,店面数量由2004年末的84家增加到2007年第一季度末的375家。

2007和2008年,苏宁电器营收分别是401.52亿和498.97亿,净利润为14.65亿和21.7亿,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此时,董事长张近东提出“苏宁必须要转型,积极探索传统零售企业转型互联网零售企业的方法和路径”。2009年苏宁易购平台上线时,苏宁云商还是一个有着1600多家线下连锁店面、线上线下营业额高达2000多亿元的超级航母。

2009、2010和2011年,苏宁电器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583亿、755.04亿、938.89亿;28.9亿、40.12亿、48.21亿,此时苏宁电器营收逼近千亿,净利润达到史上最高峰,此后的2012、2013年,苏宁电器的营收虽然稳定在千亿元左右,但净利润从2011年的最高峰48.21亿连续下滑至2012年的26.76亿、2013年的3.72亿。

此刻,苏宁电器正进行着脱胎换骨的转型。2013年初,苏宁电器更名为“苏宁云商”;同年6月,宣布线上线下“双线同价”;同年9月份开放平台“苏宁云台”正式启动。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曾于2013、2014年在苏宁门店多次采购家电,亲身体验了苏宁云商的“双线同价”战略:苏宁易购线上发起价格战,去线下实体店购物的顾客看好实体店的货品,被拉到苏宁易购线上下单,线上降价促销,拉低整体的售价和毛利润,同价策略令线下实体门店的销售举步维艰。另外,公司内部的门店连锁平台与电商平台的管理考核分属于两条线,使得整合运营效果虚化,矛盾不断,直到两者合并,这种矛盾才终结。

2015年初,苏宁云商与阿里联姻后,苏宁易购正式入驻天猫,双方开始逐步打通线上线下渠道,这不仅仅是减少了一个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而且淘宝和天猫的平台优势也助力苏宁加快销售,还给苏宁易购导引了流量和人气。

苏宁云商2016年三季报显示,报告期内线上平台的实体商品交易总规模为518.65亿元,同比增长65.49%;公司以服务供应商、菜鸟业务为重点,实现社会化物流收入同比增长411.11%;金融业务(支付业务、供应链金融业务、理财业务)总体交易规模同比增长135%。

苏宁云商一位员工称,这些业务规模的增长并未大幅提升核心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面对虎视眈眈、人气旺盛的京东商城,电商大战依然残酷和激烈,苏宁云商的互联网战略依然任重道远。

“非经常性损益”使净利润扭亏为盈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发现,2015年苏宁云商年报中有这样的表述:“2015年6月,公司实施完成以部分门店物业为标的资产开展的相关创新型资产运作模式,该交易实现税后净利润为10.4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7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65亿元。”

东吴证券一位资深分析师称,上面所说的“创新型资产运作模式”应该是指苏宁云商通过所谓的“资产证券化”,以部分自有门店物业的房产权及对应的土地使用权,分别出资设立多家全资子公司,并将这些全资子公司的全部权益进行转让后实现的收益即税后利润10.41亿元。

另外,苏宁云商2015年报还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收购的PPTV在版权内容和智能硬件等方面持续增加投入,造成阶段性亏损,PPTV整体对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影响-7.90亿元。2015年12月,公司将持有的PPTV 68.08%的股权全部转让于苏宁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境外子公司,并收到全部转让价款39841.02万美金,以实际交割日2015年12月30日测算,该交易增加公司净利润13.55亿元。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不经常发生的,并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重复发生的事项的收益为非经常性损益,通常表现为短期投资收益、股权转让收益及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非经常性项目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相抵后的净额为非经常性损益。

上述创新型资产运作及PPTV股权出让获得的两处“非经常性损益”成为增厚苏宁云商2015年净利润的核心因素。2015年苏宁云商主营业务利润为亏损14.65亿,但加上这些资本运作所带来的“非经常性损益”,苏宁云商由巨亏14.65亿变成扭亏为盈赚取净利润8.73亿元。

近三年扣非后净利润亏损严重 苏宁云商转型成功了吗?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苏宁云商2014年年报和2016年三季报中也发现以上述模式实现公司净利润扭亏为盈的资本运作路径。

一位不愿具名的律师告诉记者,由于“非经常性损益”具有一次性和偶发性的特点,其发生与主营业务无关且通常数额巨大,所以,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来避免亏损或扭转亏损、扭亏为盈,就成了上市公司调控利润的主要手段,可以用“非经常性损益”增加报告期的盈利达到预期的盈利目标,或者增加报告期的亏损以避免下一个会计年度继续亏损。

这位律师说,根据证券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发生亏损后至少三年内不能配股;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其股票交易要实行特别处理;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其股票要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所以上市公司管理层往往有避免公司亏损、避免连续亏损和扭亏为盈的强烈动机。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经过这样的“资本运作”带来的收益,如果扣除这种“非经常性损益”,苏宁云商2014、2015和2016年前三季度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是-12.52亿、-14.65亿元和-9.63亿元,将会连续三年处于亏损状态。

引人注意的是,接受苏宁云商转让PPTV股份的苏宁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9月17日;注册地为北京;注册资本为30亿元;经营范围为项目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股东有两个,一个是企业法人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另一个是自然人股东陈艳(苏宁控股集团总裁助理)。根据《关于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售PPLiveCorporation股权暨关联交易的保荐机构意见》,苏宁文化为苏宁云商公司实际控制人张近东控股子公司。业内人士指出,苏宁云商通过转让,使苏宁文化承接亏损业务,显然有左手倒右手之嫌。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就上述相关问题分别向苏宁云商董秘任峻和苏宁控股发去采访函求证采访,苏宁控股品牌部一张姓工作人员回复称,由于公司人手较少,记者的问题也比较尖锐,只能等到“双11”之后才能稳妥回复,截至发稿为止,尚未得到苏宁控股方面的正式回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