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户在app上的行为和偏好

在app推荐类应用的运营者看来,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在 app 上的行为和偏好,在过去一年里发生了哪些变化?这里所说的 App 推荐类应用,主要指的是各大限免类应用、各大应用中心、应用分发市场等。

以下内容来自于知乎,原作者为金山网络的马健和应用汇的汤海泉

马健:没搞过安卓市场,所以只说说iOS这块。

2011年基本上还没有什么大型市场,特别是iOS上,都是一些小团队和个人做的市场,而2012年不一样了,腾讯,360,网易,搜狐,91,金山都进入了这块领域,依靠用户量带动了整个APP下载量。所以我相信今年的200亿下载量里面有很多是这些市场的功劳。

2011年,国内鲜有出色应用和游戏,仅有的就是捕鱼达人这款休闲游戏火了。

所以大部分第三方市场分发的都是些国外比较好的应用和游戏,质量控制的也比较好。单机游戏,社交,摄影,还有就是日常的必备应用推荐非常受欢迎,比如电池医生,天气,万年历,手电筒之类的。

2012年,app开发者变多了,竞争压力也很大,多了很多联运游戏,不过还是出现了很多高质量的应用和游戏,个人认为比如保卫萝卜,面包旅行,TOUCHCHINA等非常出色。

但从分发上来看,量最大的还是游戏,社交,摄影,工具,其次是电商,视频,医疗类也比较受欢迎,正因为此,很多推荐也变了味道,比如巨头自家的游戏或者联运游戏,另外因为用户群的关系,也多了很多乱七八糟的推荐导致很多原本做的不错的很难露头。另一方面铜臭味也严重了,应用市场也要生存,换量,广告也难免多了起来。

汤海泉:没搞过iOS这块,曾经参与过Nokia Ovi Store(现在貌似这个部门已经不存在了,更名为Nokia App Store了)的运营,在应用汇负责过几个月的编辑推荐、专栏推荐和每周最佳。所以可以从java, Symbian谈起,延伸到Android市场。

先说一下Nokia Ovi Store吧,希望不要被人骂,说分享这些死去的东西还有什么意义。因为我觉得还是有些意义的,因为Java, Symbian这批用户以及当年的那些渠道大部分会转移到安卓领域。这批用户的行为,渠道运营的思路,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延续到安卓市场。

Java,Sybian时代——个性化:铃声、主题和壁纸

Java,Symbian时代,个性化的内容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充斥着Ovi Store以及国内的各大论坛。记得运营Ovi Store时,后台满屏的铃声、主题和壁纸内容,这些内容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情况趋同。国内以Tom和空中网为主,国外以Disney为主,还有很多俄罗斯、印度、泰国的众多大Publishers,各种语言、各种搞笑的铃声、精心制作的主题和壁纸。当然也有很多游戏,国内的游戏大多数是武侠类动作类,国外的题材比较丰富,赌博类、角色扮演类、益智类居多。但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个性化内容居多,这也许就是Ovi Store把内容提供者统称为Publisher而不是Developer的原因吧。

2010-2012年的安卓时代:工具类,实用性,个性化,单机游戏

安卓手机刚推出的时候,安卓手机的各种基础功能都不完善,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用户的痛点也是开发者的机会,所以当时涌现了大批优质的工具类、实用性App,例如,文件夹优化App、相机优化类的App,天气类App层出不穷。

当然入口级的App大家都会抢的,例如浏览器、输入法。同时,个性化的桌面主题与壁纸也是用户最喜欢的东西,MIUI,点心等的布局就是很好的证明,显然仍有有很多开发者抢夺桌面个性化的市场。

单机游戏开始爆发,切水果、小鸟、僵尸,欧美市场玩家付费下载玩,国内玩家免费玩(你懂的)。

2012-2013年的安卓时代:垂直实用类,单机游戏+道具收费,App+数据包大型游戏,手机网游开始练手

安卓手机的基础功能问题得到解决,入口抢的差不多之后,剩下的就是抢垂直领域了。衣食住行App开始大发展,衣服的我举不出例子来,食:可可私房菜、豆果美食以及各种美食App,住:各种快捷酒店App,行:各种公交、旅行App。

对于单机游戏,欧美市场也逐渐发现纯靠单机模式太单一了,用户付费下载后也经常上当受骗,就逐渐演化成单机+道具收费了。国内就更别说了,做纯单机肯定死,直接进入单机+道具,著名的例子就是捕鱼达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