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iPhone X拍摄的短片《三分钟》,你配得上由“真实故事改编”吗?

一部短片《三分钟》,突然就刷爆了朋友圈。

短片用iPhone X拍摄也赚足了噱头,

可是很多人在看了幕后制作特辑才发现被苹果骗了,

因为片子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最不重要的就是那个IPHONE X,

甚至片子里的几个“浅景深”电影镜头全都是X加了专业镜头才能达到效果。

说实话,如果不看创作特辑,你以为真的手持iPhone X就可以拍出这个效果。

号称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短片,

不仅在拍摄上掺了料,造了假,

就连片子内容本身都是漏洞百出,脱离实际,矫情的可以。

下面就让我们来扒一扒这部片子里掺了多少“香精“”!

首先,

这是一部陈可辛导演的,

片名叫《三分钟》,却需要让人看七分钟的短片,

号称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女主人公在片子里说她跑的车是从南宁到哈尔滨,

但是事实上根本没有这样一趟直达列车。

片子里说这是全国最长的一趟,一班跑六天。

跑六天是个什么概念?请看图:

全国最长的一趟是什么概念?

片子里说连着好几年都是过年值班,都错过跟儿子一快过年。实际情况是什么?

片子里说只能让我妹帮忙照顾他……

可是分别就后悔了巴拉巴拉……

给观众的感觉好像铁路职工的孩子像留守儿童一样都见不到自己的家人。

实际上铁路职工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

整部片子开头用了一分半的时间,

用致敬土耳其瞭望塔的剪辑风格,

以高铁一样快的速度来回闪烁画面,

展示了一个绿皮火车在缓缓前进的画面。

匪夷所思的令人发指,

就跟iPhone X的齐刘海一样让人别扭。

在发现用原来“神剪辑“”表达不了故事的情况下,

陈可辛就只能靠旁白来铺垫故事了。

所以你弄那么多画面闪来闪去的目的是什么?

就是为了炫技?

还是为了贿赂神剪辑原作者?

因为我听说他现在是苹果团队的一员啊。

正片开始,就是故事主角之一的小男孩,

在没有任何工作人员的陪同下,

孤零零的站在站台上。

在火车进站的时候,他还一个人跑了起来,

身边依然没有工作人员甚至是监护人陪同,

就任由这么一个孩子在站台上跑。

母亲敲着窗户呼喊她的孩子的名字。

在这里我不禁就要疑惑了,

作为铁路职工的家属,而且在片子前面还打了电话说要见面,

居然不知道自己的妈妈在哪节车厢工作?

而且还不知道该站在哪里等。

在中国坐过火车的都知道,

火车站的站台上,车厢位置一般会有指示牌及地面标识显示,

这个傻孩子只需要找对标识等就好了,

看到片子这里我觉得,

可能陈可辛导演没有坐过中国的火车吧,

他可能以为中国的火车只有一节车厢,

乘客都是随意的站在站台上来回奔跑找车门上车。

证据就是片子后面的画面。

大家看这排成横排的人群一起往车上冲,

如果中国铁路是这样管理乘客的,

春节期间亲人们只能见面三分钟也是可以理解的。

大导演就是不一般。

虽然人群拥挤,小男孩依然可以奔跑起来。

漫无目的的穿梭,甚至还要抢别家孩子的玩具玩。

火车站台是你们小孩子可以随便这么又跑又玩的地方吗?

真实的春运是下面这样似的,

陈可辛导演你是不是在跟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开玩笑?

接着片子内容突然开始往诡异的方向前进,

男孩口中念念有词,疯狂的背着乘法口诀。

在通过画面无法表达故事的情况下,

陈可辛导演又强行拉了一段旁白补充剧情。

原来是因为妈妈吓唬小男孩,

强调背不好乘法口诀就上不了小学,更见不到妈妈了。

敢情这位妈妈天天在火车上工作,没有休息的时间。

还能再矫情了一点吗?

孩子疯狂的背到九九八十一难后,

正片居然就结束了。

在春运亲情电子相册结束后,

出现了这么一行字。

团圆你妹啊,

制作团队们,

你们敢把真实故事改编的片子拍的再假一点吗?

虚构也行,感情表达的真就好,

但是基本的生活常识不要搞错啊。

如果连基本的生活常识也要搞错,

麻烦你们把开头几个字改成

“本片纯属意淫”

那么这部片子就靠谱多了。

一个正式的铁路职工,

一个正式的铁路职工的孩子,

让你们煽情成比留守儿童都可怜。

真是一群不懂基层,

没有深入基层工作的人写的剧本拍的片子,

简直就是飞在自己的意淫当中来描写这个社会,

本着“我以为”他们是这样工作的“态度”来脑补各种生活中工作中的细节,

编剧,你可涨点心吧。

不行今年我送你一张火车票,你亲自感受感受?

此片“一星”给iphone 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