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16万员工都不会裁掉 我只是想打造一个无人公司

文/森沐梨 GPLP

今年的京东颇有点流年不利的味道,作家六六指责京东卖假货事件刚告一段落,又因用户在京东购买到假茅台酒事件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条“刘强东要裁员8万员工”的消息从遥远的西班牙传来,再次让不少电商、物流从业人员觉察到了危机感,京东一线员工更是人心惶惶。

5月16日,在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就传言直接“辟谣”,称“这完全是耸人听闻,是不准确的。”

刘强东解释,自己的原意是,按照京东今天的规模,用软件和硬件的人工智能技术,大概只需要8万名员工就足够了,而现在是超过16万名员工。京东还在发展,未来还有10~20倍的增长空间,所以京东还需要人,不会因为技术迭代更新而开除任何一个“兄弟”。

此番表态虽然稳住了整个团队的心绪,但从刘强东一系列言论和行动来看,刘强东的核心依然是要打造一个无人公司。

2017年,京东就在上海建成了全球第一个B2C全无人仓库,在无人仓的整个流程中,从入库、存储,到包装、分拣,再到集包转运,通过多种不同功能和特性的机器人,全流程都已实现了无人化。未来5年,京东要把全国的800个物流中心都改造成无人仓,这就意味着有一大批员工面临失业或转岗。

除了发展无人仓,京东还在大力发展无人配送站,目前已经在西安建成了第一个无人配送站,上面可以起降无人机,下面是配送机器人。

说到无人机,京东已经有4款机型在常态化运营,拿到了全国6个省和十几个城市的飞行执照,最近测试过200公斤货物飞行200公里,未来将在四川、陕西建立了100个无人机机场。京东无人机重点解决的不是给客户送包裹,而是偏远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物流成本高的问题。

刘强东透露,京东正在研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架重型无人机,没有驾驶舱、没有驾驶员位置,预计今年6月底第一次上天进行测试。不过,测试不代表立马就可以应用,预计到实际应用可能还需要好几年时间。

此外,京东还在大力发展配送机器人,刘强东表示,京东的配送机器人已在人大、北大、清华等多所北京高校送货,机器人可以跟电梯沟通,还可以按门铃等。不过,对于爬楼梯、走斜坡等高难度动作,刘强东坦言还需要在技术上获得突破。然而在大洋彼岸的另一端,由波士顿动力开发的双足机器人Atlas及机器狗Spot Mini已在这些方面获得极大进展,京东还需加快步伐追赶。

在推动无人客服方面,京东正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客服,目前52%的服务由机器人完成,类似京东金融售后这种服务,90%都用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第二代人工客服已经可以精确地对人的情绪进行感知,客户到底是高兴还是不高兴,感知地非常精准。”刘强东说道。不过,针对这一点,作为一个经常和各种人工客服接触的人来说,GPLP君认为,人工智能客服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回答问题,却不能真正解决用户问题。

“如果在今年年底之前你接到一个电话,听后感觉很舒服,服务很好,不代表那一定是人,可能是人工智能打来的”。在这点上,其实谷歌语音助手已能做到了,刘强东能有这样的预测,侧面证实了京东在AI语音助手方面的进展速度并没有落后太远。

刘强东表示,之所以想要打造无人公司,为的是把员工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让员工坐在办公室里监控机器人工作。看似想法不错,但对于普通员工来说,是不是解放还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

新的岗位预示着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就必须不断学习,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胜任新工作岗位。比如机器人的操作,机械维修保养等并非都能马上“手到擒来”,而对于目前大多数京东一线员工来说,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必然有一定的难度,一旦跟不上,即使刘强东表示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但对于一些员工来说,可能也要被迫离职。

刘强东本质上掩盖了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无人化的最直接原因是为了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效率,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当然,发展“无人化”还有还面临很多尚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技术、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此外,“无人”意味着一旦出现问题,使用者与服务提供者的责任界定将更加困难。

但不可否认,“无人时代”正在渐行渐近,科技巨头们之所以都在发力“无人时代”,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机器换人”确实带来了成本下降和效率提高,就京东来说,打造“无人公司”意味着省去一大笔人工成本,自然也不必为那些机器人缴纳“五险一金”,这也难怪刘强东要贴了心的发展“无人化”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