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货架”的小高潮:朱啸虎来了 滴滴来了 聚美也来了
昨日,在滴滴专车上投放零食货架的“魔急便”,宣布获得 6000 万A轮投资。这家在 2017 年下半年成立的公司已经在两个月内连续融资两轮,并称在杭州设立了近百个补货站点,货架覆盖逾 1 万辆出租车、网约车。
高频次的线下流量、低货损等特性让车载货架迅速成为了资本关注的热门行业。同时盯上车载货架市场的公司,还有聚美优品、更早在深圳投放的gogo以及其他创业公司。
铅笔道将各家信息整理如下:
当各公司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随之而来的将会是竞争加剧、补贴增多以及相关监管政策的出台。车载货架,或许会成为新零售浪潮下的又一个激烈战场。
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记者采访和网络公开信息,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
朱啸虎滴滴再聚首
朱啸虎曾在采访中先后diss过无人货架和无人便利店的模式,然后悄悄押注了车载货架品牌“魔急便”。而在 1 个多月的时间内,这家看上去像是“由滴滴孵化”的公司,果真获得了滴滴的投资。
2017 年 12 月,车载货架品牌“魔急便 Mobile Go”已完成金沙江领投、王刚等参投的天使轮融资,金额 1250 万元。不到两个月后,“魔急便”再次宣布获得 6000 万元A轮融资,由高瓴资本领投,金沙江创投、滴滴出行、IDG资本跟投。
“魔急便Mobile Go”成立于 2017 年 8 月,总部位于北京。获得投资之外,这家公司也与滴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魔急便的logo和工商注册名称也与滴滴出行相近,创始人韩振威也曾在滴滴工作 3 年,担任快车事业部运营总监。魔急便品牌合伙人也透露公司的多位高管都有在滴滴任职的经历。
该项目通过提供免费和付费产品帮助网约车车主提升收入,同时提升乘客乘坐体验。产品由智能车载盒子和销售、馈赠商品组成。商品包含饮料、水、食品、日用品和应急品等。
车载货架受到资本关注,核心原因是该模式捕捉到了高质量的线下流量。据了解,出租车(含网约车)每车每天平均搭载 60 名乘客,每月平均 1800 名乘客,半年超过 10000 名乘客,人均乘车时间 20 分钟,足够创造高频消费。
2017 年滴滴公开数据显示在全国共覆盖 2108 万名车主;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截至 2014 年年底,全国拥有出租车辆规模 137 万辆,运送旅客 406 亿人次。“跑道足够长,同时也足够宽。”魔急便品牌合伙人分析道。
据铅笔道了解,车载货架模式的始创者是一家纽约的初创公司Cargo。该公司与Uber、Lyft合作,将糖果、巧克力、棉塞等商品放置于专车内小盒中,以供乘客随时购买。据Cargo官方披露,这种商业模式实际运作中,平均为每位司机单月增加100~ 300 美元的收入。Cargo的模式已经在美国若干个州进行了测试,公司最新一轮融资额为 175 万美元。
与“魔急便”情况不同的是,Cargo的主要盈利来源并不是售卖商品而是广告。据了解,Cargo与那些进入汽车便利店的品牌同时也有广告合作关系。Cargo通过车内零食盒子的商品展示,帮助品牌曝光,从而提高商品知名度。
众多玩家虎视眈眈
创投圈人士李成(化名)向铅笔道透露,目前国内从事车载货架的公司共有三家,除了以杭州为根据地的“魔急便”外,还有深圳的gogo以及一家“不能透露名称的北方公司”。“目前gogo覆盖 300 辆车,魔急便拥有近 2000 辆,北方那家刚开始拓展。”
铅笔道曾于 2016 年 11 月对gogo进行报道。该公司核心成员来自阿里、华为,目前已获千万级天使轮投资。据了解,gogo早在 2016 年 5 月就开始在深圳布局车载货架行业。在大本营深圳之外,太原、信阳和南京等地区的gogo车载货架店也已经开始试运营。
与“魔急便”不同的是,除了前排座位之间,gogo也会在前排座椅后方放置货架,因此承载的SKU多于魔急便(gogo一辆车承载的SKU约为40~ 50 个,魔急便约为 20 个)。此外,“魔急便”采用向车主分成的模式,而gogo合作的方式为车主事先采购商品并赚取差价。
有媒体报道,截至今年 5 月已经有超过 53 万的乘客体验了这种出租车上购物的消费形式,共售出 56 万件商品,销售总额达到 736 万,乘客购买转化率在10%~30%之间,出租车司机则每月平均多赚 2000 元,合作的供应商也达到了 100 多个。
而另一位盯上车载货架市场的玩家,是聚美优品。某新零售从业人士告诉铅笔道,聚美优品也正在布局这一行业。“目前还没铺市场,在打磨模型,应该会从北方开始”。铅笔道记者向聚美优品方面求证,对方表示业务部门确实在探索这一模式。
继布局共享充电宝之后,聚美优品再度试水车载货架。
“没有要大规模做这个的意思,就是看个牌,试试这个行业的水温。”聚美优品公关人员对铅笔道说,“跟现在各家都做直播问答类似,先下场参与感受下。”
铅笔道记者再次向李成求证,“不能透露名称的北方公司”所指并非聚美优品,而是一家新的创业公司。“他们有一些资源,预计春节后会上线两个城市,包括北京。”
据铅笔道多方了解,实际正在筹备车载货架的公司,远不止“南gogo,北聚美,华东魔急便”三家,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市场,一场乱战即将打响。
竞争与监管
尽管知名基金投资,滴滴、聚美等巨头开始涉足,车载货架仍处于早期阶段。这不仅体现在目前各家的车辆规模上,还有各家对于运营体系的摸索也远未完成。一位投资人评论认为该模式“用户使用场景有限,刚需不足,可替代性很强”,能否规模化并实现盈利尚存有疑问。
魔急便品牌合伙人也表示,“业内公司都还在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说选品,我们的用户既包括乘客也包括司机,而司机和乘客的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如何精准筛选投放的 20 个SKU,是需要经过大量商业实践后沉淀出来的。”他补充道,“还有供应链等环节,都值得从业者去深入研究。”
当各家模型趋于完善并开始大范围推广,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巨额补贴。据了解,魔急便向车主支付的包括每月例行的返程维护费用 100 元,以及销售额20%的销售提成。有业内人士表示,很多杭州的司机就是冲着每月 100 元的收入而在车内增设了货架。此外,新用户在购买时首单半价,司机会获得 1 元推荐费以及提成收入。
目前的gogo与魔急便还各自在不同的城市推广,尚未进入“短兵相接”的阶段。一旦各家车载货架公司开始在同一城市内争夺车主资源,补贴的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强。未来甚至有可能出现当年网约车市场上司机刷单赚补贴的情况。
gogo创始人兼CEO勾祖勇(花名阿甘)认为行业竞争的关键取决于各家的推广速度和精细化运营的能力。他表示,滴滴的入局,并不意味着战争的提前结束。“一方面滴滴在网约车行业的垄断不一定是市场的长期格局,美团等玩家的进入有望打破这一局面;另一方面滴滴在司机群体中的口碑很差,已经成为车主常年抱怨的对象。”
在车载货架行业未来发展中,政府监管的态度将会是一个重要的变量。杭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没有明文禁止出租车上售卖商品。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表示,经营食品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以及相关的食品经营条件,但至于在车上销售是否符合食品经营条件,目前市局正在向省局请示,到底该如何规范。
gogo在发展初期就曾因政府的监管而被迫收缩、调整。知情人士透露,问题的核心在于广告投放,国内的出租车广告通常是由当地出租车公司垄断的,通过货架投放广告会涉及多方利益。这或许意味着“零售+分众”的模式在国内难以实现。另有业内人士告诉铅笔道:“由于监管风向不明,目前车载货架公司都还不敢在北京投放。”
目前来看,政府对于车载货架这一新业态不会“一刀切”式地禁止,但是相关政策的出台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行业的市场规模及利润空间。
市场的想象空间以及知名资本的布局,很可能会推动车载货架成为新的热门风口。车内场景中有没有可能诞生下一个独角兽企业,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