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主导未来商业世界?宗庆后们or马云们?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郭芳 | 北京报道
这个冬天,中国实体经济的企业家们似乎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群体性焦虑。
他们罕见地不加掩饰地公开表达对实体经济环境的不满及对虚拟经济的意见。
争论白热化
2016年末,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争陷入白热化。
这场争论源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不久前提出的可能构筑未来新世界的“新零售、新制造、新技术、新金融和新能源”的“五新”理论。
在2016年12月25日的央视财经频道《对话》节目中,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分别发表了对马云“五新”世界理论的看法。
耿直的宗庆后直言不讳,“除了新技术以外,其他都是胡说八道。”
“除了新技术我很认同,其他那几个新,我看不太明白。”李东生较为婉转地表示,马云的“五新”,更多的像是按照他自己的商业模式来量身定做的,但对于实体经济而言,是不是最合适,确实不能简单地认为“新的一定是好的”。
董明珠也认为,把新字拿掉,都是以前原有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重要性。
几天之后,马云出席了一个商会组织的年会,再一次宣讲了他的“五新”世界理论,不留情面的“金句”频出:
“中国不是实体经济不行了,而是你的实体经济不行了。”
“不是技术让你淘汰,而是落后思想让你淘汰,不是互联网冲击了你,是保守的思想、昨天的思想、不愿意学习的懒性淘汰了你,自以为是淘汰了你。”
而这也被媒体解读为对“宗庆后们”的隔空回应,其间的火药味甚浓。
马云对讲台下听他演讲的企业家们说,“我想,这里很多人并不一定看好,但我还是要强调这一点,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必定是未来。”
那么,马云所描绘的“五新”世界究竟是怎样一个新世界?
新零售。纯电商时代很快将结束,“电子商务”很快就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线上线下加现代物流结合在一起的新零售,即线下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上去,线上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下,现代物流或将真正消灭库存。新零售的诞生,对纯线下会带来冲击,对原来的商业地产模式为主的零售行业带来冲击。
新制造。未来的二三十年,制造业将从规模化、标准化转向智慧化、个性化和定制化。如果不从个性化和定制化着手,任何制造行业一定会被摧毁。新制造的诞生,对以规模化和标准化制造的行业带来的冲击,将远超想象。
新金融。未来的新金融即互联网金融,基于数据的信用体系产生的真正的普惠金融,将支持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及个体获得贷款。新金融的诞生会加快整个社会的变革,也势必将对原有的金融机构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新技术。IT时代的技术势必被数据时代的技术所取代,所有的技术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新技术的冲击将远超大家的想象。
新能源。过去的发展是基于石油和煤,未来的技术发展基于新能源,那就是数据。
马云认为,“五新”世界将会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影响到世界、影响到我们未来的所有人。
而这场技术革命必然到来。
宗庆后与马云究竟在争什么?
很显然,宗庆后、董明珠、李东生所代表的“传统势力”对此并不以为然。
双方争论的本质其实是,未来的商业世界究竟由谁来主导?实体经济还是互联网经济?
马云说,未来的经济将完全基于互联网。
但在传统势力看来,真正能够决定未来商业世界的胜负并对这个社会带来变革的仍然是实业,是好的产品和服务,而非新的商业模式。
董明珠说,她一直认为互联网是工具,“把互联网用足用好,我们是赢家。”她将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比作老虎,互联网比作翅膀,要想如虎添翼,实体制造业必须夯实。“没有我们这样的老虎,‘互联网+’算什么。”
她甚至直言,马云在中国能有但不能多,董明珠是越多越好。
宗庆后的看法与董明珠颇为相似,“互联网只是平台和工具,实体经济才是创造财富的经济。”他认为,互联网作为虚拟经济应当为实体经济服务。而如果虚拟经济成为主业,挤压了实体经济,最后造成的结果是实体经济无法支撑整体经济发展,虚拟经济也会变成泡沫消失。
这代表了相当部分实体企业家的看法。事实上,过去的这些年,实体企业家们对互联网的心态复杂又微妙。
10多年前,当阿里巴巴抓住了电子商务这个他们笃信是属于未来的新的商业模式,并相信其将会改变很多商业形态时,绝大部分人并不以为然。直至这个商业模式冲击了几乎所有领域。
汹涌而来的互联网经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生产方式,以全新的商业模式,冲击了旧有的经济秩序,打破了既有的商业利益格局。
面对互联网经济浪潮以及基于此而来的造富神话,很多传统企业家都患上了互联网焦虑症,一种微妙而焦灼的心态令传统的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之间既拥抱又对立。
董明珠说,所有传统企业都在想,如果没有了互联网我是不是死路一条,大家都很担心。“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焦虑?当然,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新时代,是时代的升级。如果落后于这个时代,我们就要挨打,就要被淘汰。但如果没有实体经济只靠互联网,不可能成功。”
王健林输给马云了吗?
传统实业企业家和互联网新贵之间关于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的交锋,已不是第一次。
在此之前,两派之间曾有过两场著名的赌局。
第一次是在2012年12月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马云与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就“电商能否取代传统实体零售”展开辩论。两人打赌:10年后,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到50%,王健林将给马云一个亿,如果没有,马云输给王健林一个亿。
虽然一年之后王健林谈及这场赌局时称那只是活跃现场气氛的一个玩笑,但这个“玩笑”还是被视为互联网电商对传统零售业的正式宣战,而且,这个“玩笑”引发了许多严肃的思考。
马云称,希望通过网购的发展,削弱传统商业的力量。当大家都选择网上购物时,传统商圈的销售量就会减少,进而商业地产房价就会降低。他还表示,如果王健林赢了,那就是我们的社会输了,如果房地产一直是我们的经济支柱,我们将输掉我们这一代人的幸福。
在这一次争论之后,宗庆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传统渠道仍旧为王。在王健林和马云的对赌中,他表态支持王健林,并预判未来10年电子商务不可能占到零售市场份额50%以上。
宗庆后因此还与马云有过隔空的观点交锋。
马云提出,零售行业把消费价格拉高,钱应还给消费者。宗庆后则认为,电子商务的物流成本高,因此商品应比传统渠道销售价格高才合理,但现实是网购价格比传统渠道价格更便宜,他认为这里面肯定有问题。同时,低价影响制造业的利润。制造业没办法发展,没人给你制造产品了,网购什么?
在2016年年末的《对话》节目中,宗庆后表示,电商对零售业有冲击,但对他所在的行业没有太大威胁,只是有点影响而已。电商还是要跟线下结合,送货成本太高,无非是现在电商没有收税。实际上电商的成本,比线下成本都高,而实体的零售业目前开始反弹。当然他坦承,“目前娃哈哈业绩确实有点下行,但再次反弹没有什么太大问题。”
电子商务能不能占到中国零售市场的50%以上尚未可知,但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是,如马云在2016年12月29日的演讲中所言,2016年阿里巴巴的网上销售额达3.7万亿,而这3.7万亿实际上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电商销售的是实体经济的产品,并为实体经济在流通渠道进行了创新。
据彭博最新统计数据,2016年,马云以333亿美元的身家登上中国富豪榜榜首。王健林从2015年的第一名降至第二名,身家306亿美元。
另一边,据全国工商联在2016年8月发布的《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报告,娃哈哈2015年的营业收入为494亿元,同比减少226亿元;2016年度的《胡润百富榜》,宗庆后家族以1120亿元的财富排名第五,财富值较上一年度缩水230亿元。
董明珠已经赢了雷军?
2013年12月,还是在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现场,第二场著名的赌局发生在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和董明珠之间。
彼时获奖的雷军和董明珠都春风得意。董明珠领导的格力电器,在当年销售收入突破1200亿大关,营业利润也达到120亿元的历史最高水平。而小米利用互联网的电商直销模式,在没有工厂、没有零售店的情况下,在两年之内创下了手机销售1900万台、营收超过300亿元的“小米奇迹”,开启了以互联网基因做消费电子的时代。
基于互联网基因的小米,其盈利模式最重要的特点是轻资产。而格力则代表着传统的重资产模式。小米靠价格,格力靠技术。
站在领奖台上的雷军和董明珠,围绕小米模式是否能战胜格力模式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还以10亿元为赌注,赌小米5年之内销售额能否超过格力。
雷军认为董明珠必输无疑,而董明珠则认为雷军不可能会赢。这是不同商业模式和商业思维之间展开的又一次较量。
当时,同在颁奖台上的马云,意外地选择了支持董明珠,理由是虚拟经济没有实体经济强大的支撑是没法走出来的。只有虚和实的完美结合,才能作为新经济。否则就是垃圾经济,肯定会倒下来。
事实上,马云的这个观点确实是一以贯之。在2016年末的这次公开演讲中,他也一再表示,希望大家不要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对立起来,企业没有实体和虚拟之分,只有好企业和坏企业之分。
2013年末的那场赌约之后不到两年,小米开始遭遇困境,供应链薄弱、专利技术短板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2015年,小米增速大幅下降,从2014年227%的高增长暴降至15%。2016年一季度,小米手机在国产品牌的出货量排名已经跌落到了第三名,第二季度再度滑至第四名。
华为以及步步高的OPPO、ViVO已经将小米甩在了后面。从目前来看,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小米输给了从传统运营商业务跨界到手机业务的华为和从传统家电行业转战至手机的步步高。这些传统企业所笃信的商业法则是,通过不断地创新生产出好产品,再通过好的渠道和推广,沉淀出好的品牌。
董明珠和宗庆后都曾公开表示过对华为以及任正非的认可和欣赏。董明珠甚至说,小米有本事应该跟华为比。
她解释称,不看好雷军是因为他的轻资产模式。在她看来,一个社会的发展,一定要用重资产来支撑。
除了拥抱,别无选择
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纷纷推行再工业化战略。这被视为是对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发展进行深刻反思之后作出的理性选择。
中国也在2016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将振兴实体经济列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但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亦是中央的决策方向。 中央决策层特别要求,“互联网+”是对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支撑,要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实体与互联网,两者并行不悖。
从互联网思维,到“互联网+”,再到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这已然是不可逆的历史潮流。
而事实上,这种融合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2016年12月末,美的集团公布电商年度“成绩单”称,2016年全年在天猫单渠道销售额突破100亿。这被视为传统家电行业积极拥抱互联网的一个了不起的突破。
董明珠的格力电器与另一家电商平台京东也一直有着十分紧密的合作。
阿里巴巴已经注资入股银泰商业集团布局线下零售,依靠互联网渠道销售模式发家的小米也宣布,将在2020年以前将销售渠道延伸到线下,开出至少1000家零售店。
无论未来究竟是实体经济主导商业世界还是互联网经济主导商业世界,有一点是确定的,只有将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才是赢家。
除了相互拥抱,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