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虹控股“麻雀变凤凰”, 10年9亏却被国资看中
10年来,9年主业营业亏损,靠卖资产度日,还在为梦想的PBM业务苦苦挣扎的海虹控股,一朝被“国家队”收编,立刻“麻雀变凤凰”,复牌两日股价连续涨停。
作为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上市的海虹控股,可以说是A股的“老司机”了。以2000多万的利润支撑200多亿的市值,并且还能屹立于A股两市不倒,不得不让人佩服海虹控股讲故事的本领。
不过,今年5月,因业绩引发的股价下跌,吓坏了质押着股权的股东,宣布停牌,也套牢了一众投资者。但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海虹控股会被国家队收编,更不会想到股价会连续涨停。
国新控股5亿入主海虹控股
12月2日,海虹控股公告称,12月4日复牌。复牌两天来,已经连续两个涨停板。相比停牌时的怨声载道,小散们似乎对海虹控股抱有更多的希望。
在停牌5个月之后,海虹控股与11月11日,发布公告称,国风投基金与中海恒、中恒实业、海南策易签署《增资协议》,各方同意,国风投基金在完成中海恒股权登记后,将向中海恒缴纳增资款5亿元,其中3亿元计入中海恒注册资本,其余2亿元计入中海恒资本公积金。
此次增资完成之后,国风投基金对中海恒的持股比例为75%,成为中海恒的控股股东。而国风投基金通过控制中海恒,实现对上市公司的间接控制。国风投基金的实际控制人中国国新控股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中国国新控股是国资委全资控制的子公司,通过此次重组,海虹控股摇身一变成为国资控股的一员。复牌后一举扭转停牌前的颓势,截至收盘报价30.16元。
目前,海虹控股的第一大股东为中海恒,持有上市公司27.74%的股份;国风投基金以5亿元持有了中海恒75%的股权。这也意味着,在本次交易中,国风投基金仅以5亿元就获得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双方的约定,协议签署后,用过交易所审核实现股票复牌交易后的5个交易日内,中海恒可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目前持有的海虹控股2%的股份。也就是说,如果中海恒减持了上市公司2%的股份,按照当前的价格每股30.16元计算,中海恒将直接获利5.4亿元。
10年9亏保壳有方
11月,海虹控股公布了2017年三季度报,2017年前三季度营收为1.12亿元,同比减少23.99%,净亏损达1.5亿元,扣非之后的净亏损1.43亿元。理论上来说,海虹控股今年无疑是要亏损了。根据海虹控股在此前的10年中,有9年,都出现了净亏损,但是净利润盈利的情况,可谓是保壳有方。
那么,海虹控股总是能在最后关头能扭亏为盈的秘诀是什么呢?
11月11日,在上市公司公布重组的同时,上市公司发布了重大资产出售草案。其内容是,海虹控股拟将子公司中公网、北京益虹合计持有的广东海虹药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55%股权以及海虹控股、海南卫虹合计持有的海虹医药电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100%股权以1.68亿元向王忠勇出售,王忠勇以人民币现金支付对价。
以现金支付的1.68亿,正好可以填平前三季度的亏损,并且还有盈余。至于能不能弥补公司全年的缺漏,取决于上市公司四季度“挥霍”程度了。
这就是海虹控股每年都会出现业绩变脸的原因。从2006年至今,除了2008年扣非净利润为448万,其余年份扣非净利润都为负数。
在每一年出现前三季度出现严重亏损的时候,上市公司四季度都会出现大额的盈利,而盈利的原因不是主营业务产生,而是以出售资产为代价,或者国家补助形式来弥补。这一现象在近两年尤其突出。
以2016年为例,公司出售背景药通、重庆卫虹、金萃科技等子公司股权实现了较大投资收益,2015年同样出现了这种情况。
关于PBM的故事
既然海虹控股长久以来都在主营业务上亏损,为什么股价一直高涨呢?
海虹控股是以纺织起家,后来摇身一变成了中国最早的网络游戏股,2009年开始,上市公司通过与美国Express Scripts公司合作,并开始转型进入医疗电子商务及交易业务、PBM业务以及新健康业务;被作为重点运营的项目,就是PBM业务。
所谓PBM,就是医疗服务管理,通过与药品企业、医疗服务机构、保险公司或医院鉴定合同,在不降低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影响医生或者药剂师的处方行为,达到控制药品费用的增长的目的。而这一业务的核心目标是为了提高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盈利的模式是想被代理的机构和制药企业收取管理费用。
这一业务当初是借鉴的国外的项目,但是由于中美两国的国情不同等原因,导致这个项目,在海虹控股运营多年,却至今还没能帮助上市公司实现盈利。并且根据海虹控股2017年的半年报显示,PBM的业务仅占公司总营收的13%,但是却占了营业成本的23%,毛利率为-36.1%。
当然,如果排除这个项目的盈利因素,项目的本身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多年变卖资产却仅仅完成2000多万净利润的背景下,海虹控股却能支撑住200多亿市值。
也许正是基于对海虹控股PBM业务的潜力,以及这个业务对民生医疗的意义,“根正苗红”的国风投基金将海虹股份进行收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