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批复了! 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
潮人说
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撤销了
从此,关内关外的说法将成为历史
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是什么?
1980年8月26日,深圳设立经济特区。1982年6月,在划定的深圳经济特区与非特区之间,设立了特区管理线(即“二线”)。这条特区管理线东起大鹏湾畔背仔角、西到南头安乐村,全长84.6公里,由2.8米高的铁丝网和沿途的巡逻公路构成了一道“二线关”。
1983年,国务院批准沿“二线”设置布吉、南头、沙湾、白芒、盐田坳、背仔角6个检查站,对进入特区人员的证件、护照、签证实施检查。而后发展至今,二线关6个检查站发展成为通关能力百万人次的16个检查站。
2005年,进入深圳特区的“边防证”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舞台,人们只需凭身份证即可进入特区。
2010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了深圳扩大特区版图的申请,深圳特区范围延伸至全市,龙岗宝安被纳入特区,实现关内外一体化,但“二线关”这道特区管理线却一直存在。
2014年7月,深圳特区检查站的所有官兵被分流到其他边防单位。至此,深圳“二线”这道特区管理线“名存实亡”,只留下关口的建筑和车检通道、安全岛、岗亭等设施。(资料来源:南方日报)
小编是2014年来的深圳,对关内、关外的感触并不深,也没有关于“入关”“边防证”的记忆。唯一的感触就是——关内的消费比关外要贵一些吧。
然而在老深圳、老深漂的心中,关内关外却像一个刻在身上的烙印。“关内欧洲,关外非洲”的说法曾盛极一时……“英雄难过梅林关,好汉难过布吉关”也是对当年过关堵车、排队的无奈解嘲。
时光匆匆……英雄难过的梅林关已经被拆了,关内关外的称谓早已少有人提,深圳一直在发展!你是否会怀念那个排队过关的夏日?是否还记得当时深圳的样子?
你有关于“过关”的记忆吗?
来源丨中国政府网、人民日报客户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