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功权:业务转型,有哪些基本准则要遵守?
来源: i黑马
消费领域目前处于转型期,有机遇也有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创业者在大方向上不能犯糊涂,“道”上错了,再怎么调整“术”,也很难冲出困境。因此,创业者在一些大的维度上必须认真考虑,仔细分析,少犯错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维度是“客户群体”,就消费领域来说,这一群体就是“新中产”。
那么,创业者必须考虑哪些大的维度?“新中产”这一客户群体有什么新的变化和特点?同时,又该如何正确理解“转型期”这一过渡阶段?
原万通实业集团董事局名誉主席、执行董事、万通国际董事长,原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高级合伙人,原鼎晖创业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中国风投界初期元老之一”,青普人文度假董事长王功权在“新中产消费·实验室”上解答了上述问题,以下为经编辑过的部分精彩内容:
创业必须考虑的六个维度
1、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正在发生一些变化,这需要我们时刻关注。分析国际市场时,可以从关税、政策准入、政府补贴、劳工权利、福利待遇、环境保护等方面入手,就大的趋势来说,中国国际化的脚步并非停滞不前,而是持续往前走,比如开始允许外资进入中国股票市场等。
国际市场之所以是一个重要的维度,是因为有些赚钱的项目或者说好生意,在国际一体化的背景下,很有可能迅速贬值,变得不赚钱。就消费领域而言,在国际化的趋势下,有机会,同时也有颠覆——原来受政策保护的地方,当国际市场进一步开放后,往往会面临更强劲的冲击。
因此,创业者转型也好,避免危险也好,寻找机会也好,都一定要站在国际市场的角度,去考虑自己的创业项目。比方说,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者喜欢在海淘上购买什么产品,那么当关税降低,这些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后,哪些产品会受到冲击。
2、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是中国的现状之一,它带来的问题有时候特别猛烈,创业者一定要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维度去考虑。产能过剩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就是正常的去产能,把一些落后的、过剩的产能关闭掉、淘汰掉。但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即有些产能很难去掉。
比如中国酒店行业,其中三、四星级酒店的产能是严重过剩的,而因为一些原因,这部分酒店又没办法去掉,改成别的也很难。面对这种情况,身处其中的创业者是不是就得考虑转型,或者变换自己的商业模式等等,产能过剩带来的一些问题,是需要创业者去仔细思考和分析的。
3、传播
最近两三年,传播的手段和途径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原来有效的媒体覆盖和销售渠道,现在都不太好使了。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之前很多大流量的OTA,效果也不如往昔。它掌握着大量的用户,但又收很高的钱,你不做,用户抓不着;你做的话,转化率非常低,这几乎成了一个两难的问题。
因此,在销售渠道、销售方式、品牌营销等整个传播发生巨变的时候,创业者必须基于自己的项目在这个维度上多加考虑,避免走上歪路和不必要的损失。
4、技术革命
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现在的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乃至区块链,这些技术上的革新一直对各个领域有着非常大的冲击。
五十年前,银行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今天中国的移动支付会那么发达,随随便便就能用手机扫码付钱。技术变革是不可逆的,它会造成无数新的可能,同时也会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让许多原来很好的领域瞬间改变,所以,创业者创业时一定要把技术这个维度考虑进去。
5、商业巨头
很多企业在高速发展时,如果一个商业巨头看中了你的模式,往往会导致两个后果——要么并购了你;要么抄袭你的模式,用庞大的资金和流量,迅速赶超你。这种现象的存在,其实很影响企业的创新。
巨头垄断里最严重的是信用垄断,会激发出腐败和恶。举个例子,华尔街的一小部分大型金融机构,就已经进入到了信用垄断的阶段。它们如果宣称某些金融产品及衍生产品很好,并要卖它,消费者和关联方会百分百相信并付诸行动。这种放弃了论证、思考和质疑的无条件信任,就是信用垄断,它让垄断者有了不负责任的欺诈的可能。
不过事情得分两面说,商业巨头也有它好的一面,比如物流行业,消费者往往要为这个中间环节花费巨大成本,且这个中间环节本身在效率和资源配置上就不太好,而想要改变整个物流行业的生态,除了商业巨头,其他企业根本无法做到。话回过头来说,在商业巨头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创业者一定要将它纳入考虑的维度中去,看看面前的机遇和风险。
6、客户群体
就消费领域来说,客户群体就是迅速崛起的“新中产”,我们将在第二部分单独说这个维度。
新中产:正在强势崛起的群体
在中国,新中产这一群体正在迅速崛起,我们希望它能促进社会稳定并优化社会结构,成为中国最强大的一个群体。通常来讲,新中产是指30-45岁,年收入在30万以上的群体。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家经济的增长主要靠三架马车中的两架:投资和出口,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则一直比较缓慢。但最近几年,消费这一块已经越来越可观,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新中产的崛起。
之前的消费领域,呈现很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极是特别看重品牌,甚至到了盲目的地步;另一极则是便宜至上。高端的那一极我们先不讲,因为毕竟数量极少。低端的那一极则正好拉动了所谓的“屌丝经济”。这一经济因为人均消费很低,即使人数规模很大,对经济的拉动也是有限的。
而“新中产”全然不同,他们表现出了非常强的自主性,注重品牌和品质的结合(性价比),不盲目崇拜品牌,也不简单地追求便宜货。
这一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更为可观,并使许多新的品类、品牌有了更多机会,比如小米主打“极致性价比”,海量用户规模是极致性价比的生存前提,而正是“新中产”人数的不断上升支撑了小米“极致性价比”的产品战略。
同时,新中产还表现出很强的自尊和自爱。新中产平均受教育的程度比较高,至少是大学以上,不像上一代,还有没上过学的。新中产说白了,想不上大学都很难。同时他们还在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我、丰富自我,拥有更多的知识和自主的判断。
因此,创业者一定要把新中产这一群体研究透彻,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契合这一群体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特征。如果不把这种差别分析清楚的话,完全是一厢情愿地瞎想,你的产品和服务,新中产肯定不会买单。
如何正确理解企业的转型?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转型。转型转型,转的是更多是“型”,而不是说要把本来做的行业连根拔起,重新换一种行业。比如说我原来是干房地产的,今天我想干医药,这不叫转型。这相当于你在另外一个领域重新创业,或者说,这意味着你在开拓新的业务。
转型是指在你原有业务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调整。如果是这样,企业要转型的话,除了上面说的几个宏观维度和消费群体的分析,还要将企业元素和相关元素的边界拆解开来。你要清楚客户是谁,销售是谁,上游是谁,下游是谁,原料是谁等等等,把相关元素全部罗列出来。
然后去一个一个地做假设性的破解,比如我原来的收费模式是卖馒头给你,那我现在如果要转型,就假设馒头不卖给你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变化,会带来什么好处和坏处。最后在这种假设下,你得出不卖馒头,送馒头更好;再比如你卖汽车,你假设自己的上游如果换一家会不会更好,或者假设要让他提供运输,那么应该和他建立怎样一种商务关系等等。
我举的这些例子,意在说明你要清楚自己企业及相关的各个元素,然后针对这些不同的元素,一一拆解,尝试做加法或者减法,看看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会变得更好还是更坏,看看自己的企业需不需要转型,该往哪转型。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转型过程中,往往原有体系的领导者是变革的最大阻碍,也就是说,创始人比公司其他人更能敏感地察觉出公司存在的问题,但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也经常容易成为变革的最被动、最保守的势力。所以在解构相关元素时,一定要把创始人自己这个因素暂时撇开,避免主观性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创始人一定要有敢于变革和转型的勇气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