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百亿帝国背后:超前教育的捷径能走多久?
原标题:学而思百亿帝国背后 | 功利的教育、焦虑的家长、茫然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上小学或者中学,就很可能听说过这样一家培训机构——学而思。这家饱含争议的教育培训机构,近日,再次成为焦点话题。
根据群众举报,成都市教育局责成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对所在区域的9个学而思教学点整改,停止招生或者教学。
在各区的通报显示中,有四个学而思教学点未经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许可擅自招生、违规办学,2个学而思培训学校筹设期间擅自招生。学而思教学点的其他违规行为还包括:委托或变相委托其它主体举办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考试或培训班;举办、承办或组织中小学生参加非政府部门举办或未经政府部门认可的竞赛、考级或活动;消防相关问题。
据报道,作为学而思在美国的上市主体,好未来(TAL.N)有关人士回应媒体采访时表示:
“公司将积极配合政府的监管行动。截至目前,公司在成都共计有19个教学点,但其他教学点并没有受到影响。成都教学点仅占公司全部教学点很小的一部分,对公司经营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学而思是何方神圣?
学而思的前世今生
原名奥数网。是毕业于川大的张邦鑫和北大毕业的曹允东联合创办,脱胎于3A奥数网,经过十四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培训机构之一;旗下拥有智康一对一、学而思培优等机构,以及家长帮论坛、家长帮APP、奥数网、中考网等。
2013年8月19日,学而思集团官方发布消息说,已经沿用10年的集团名称正式由“学而思”更名为“好未来”。
实际上,这并非学而思首次引发争议,伴随着近十年来教育竞争自高考阶段的层层下移、儿童精英化教育的极速跃进,专业性课外辅导培训市场也蓬勃兴起。
学而思有多火?
作为中国领先的课外辅导机构,好未来的主营业务为 基础教育的课后辅导。旗下学而思可谓是火遍大江南北,学位“一号难求”。
而其受热捧程度也直观地反映到了公司的利润数据上。
自2013年5月起,公司股票上市以来最高累计涨幅已逾10倍。就在今年5月16日,公司股价最高冲至132.29美元,总市值突破百亿美元。
好未来发布的截至2017年2月28日的2017财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经审计财务报告显示,第四财季营收为3.163亿美元,同比增长80.7%;归属于好未来的净利润从上年同期的1090万美元增长到3220万美元,同比增幅高达196.3%。
就全年业绩而言,公司全年净收入从上年的6.199亿美元增长到10.431亿美元,增幅为68.3%;归属于好未来的净利润从上年的1.029亿美元增长到1.148亿美元,增幅为11.6%。归属于好未来的非美国会计准则净利润(不考虑股权激励费用)从上年的1.287亿美元增长到1.509亿美元,增幅为17.2%。
在公司此前举行的业绩交流会上,有关负责人透露,在2017财年,公司产能扩张超过70%,在包括2018财年在内的未来3年内,预计增长速度将会在30%-50%。
学而思整改之思
学而思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社会争议,主要原因是它的影响越来越大,市值越来越高,与城市中产家庭的教育问题捆绑得越来越紧。
有人爱它:爱得很炽热,名额一位难求;有人恨它:恨得很纠结,教学内容超前,应试填鸭教育,扼杀学习乐趣。
在纠结的情绪漩涡中,“学而思”不再是个培训机构,更像是缓解焦虑的安慰剂,不知道有没有用,但是离不开。
奥数是与非
学而思的发展与奥数密不可分,学好奥数就能上个好中学,曾经是很多家长心中冲击名校的捷径。一直以来,奥数都处在风口浪尖上,有人说它是锻炼思维的良方,有人说它是折磨学生的恶棍。
教育主管部门多次给奥数泼冷水,叫停奥数特长招生,如2016年初,北京市教委发文明确要求公办学校“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奥数考试成绩、奖励、证书等作为学生入学的依据”。学而思等培训机构也把“奥数”从一词从培训课程和比赛名称中删除。但实际上,奥数培训屡禁为止,不过是换了个马甲,依旧是各大培训机构的招生热门。
有人将孩子的日常学习比喻为“群众体育”,奥数就是“竞技体育”——只适合少数有天分、有兴趣的学生。而我国的“全民奥数”,却让绝大多数学生都成了“陪练”。
超前教育的捷径能走多久
超前教育是学而思被诟病的一大原因。
培训机构培训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考试技巧,从而提高考试成绩,以此获得家长的认可。某重点高中校长称,“学而思”吃透了应试规则,教给孩子的是套路,而创新思维的培养一定是没有套路的。
教育部也多次发文,禁止“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力图推行素质综合教育,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学校不能搞超前教育,以“学而思”为代表的培训机构就裹挟着家长带着孩子拼命抢跑。
有观点认为,超前学知识,也是对学习能力的超前消费,相当于透支,孩子的后续发展力自然要减弱。
培训机构谁来监管
除了成都“学而思”被教育部门整治,其他地方对教育培训机构的规范也在进行中,2017年5月14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公告称,有些学校组织或委托培训机构进行小升初摸查考试、组织小升初随堂答题考试、以学生参加培训机构测试排名作为小升初录取依据等行为涉嫌违规招生。广州市教育局要求各区教育局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规范招生行为,对涉嫌违规招生行为进行核查。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分会理事长、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张敏强表示,教育培训机构既是学校也是企业,这双重身份为“打擦边球”经营提供了便利。对于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是多个部门各管一段:工商部门管注册备案,民政部门管法人登记,教育部门监督教育教学活动。不过一旦出了问题,则谁也管不着,往往不了了之。应尽快明确对教育机构的监管责任主体。
教育机制病灶在哪儿
也有观点认为,学而思并未万恶之源,关键还是教育和考试制度存在问题。
学而思的疯狂以应试教育为宏观背景。一考定终身——这一错误但一时难以扭转的观念——把大学以前的学习都简化成对高考的准备或预演。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恐惧中,家长们懵懂地意识到,必须对抗不公平的优质教育资源分配格局,学而思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
“不要认为学而思是万恶之源,没必要对学而思的整治夸大和过度解读,应该更深入去思考,是不是我们考试制度的缺陷,使得这类培训机构有了空子可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辉表示,学而思此类培训机构其实是在依赖公立教育个性化不足、学校评价依据单一的弱点进行市场营销。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要让培训热降温,必须改革升学评价制度,建立多元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