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细节: 双枪李向阳的盒子炮为何一个有准星一个没准星?

老电影《平原游击队》有个细节,就是没有准星的盒子炮。经典老电影在细节上的严谨是现在的影视剧远不及的,双枪李向阳两支驳壳枪的细微差别,以更为接近实战的态度所表达的,是我们的抗日英雄在枪械使用上的高超本领。游击队长李向阳右手的那支毛瑟自动手枪,是没准星的。这有很多文章已经多次介绍过,所以一般的军迷都知道这个典故。我们这里再说说二般的事情。

李向阳右手的盒子炮没准星,是为了快速出枪,方便在短兵相接的时候,能够顺利的从腰带中拔出枪,以概略的猛烈火力打击敌人,应付突发状况。但是他左手盒子炮却是有准星的,这是用于精确射击的,这才是老电影体现出来的战术细节。

实战细节: 双枪李向阳的盒子炮为何一个有准星一个没准星?

关于盒子炮准星的典故,由于连一般军迷都知道,所以一般的导演也知道了。很多新的抗战神剧和电影,都把这一细节囫囵吞枣学了去的,只不过这些没文化的导演又学歪了,他们将两只枪的准星都搓掉了。

实战细节: 双枪李向阳的盒子炮为何一个有准星一个没准星?

驳壳枪正式名称是毛瑟M1896年式7.63毫米军用手枪。有全自动连发射击功能的又叫“快慢机”。1895年12月11日,德国的毛瑟制枪厂研制成功。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因此在中国也有称为“匣枪”和“盒子炮”。

毛瑟手枪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使用功能介于冲锋枪和手枪之间。由德国费德勒兄弟研制,并以毛瑟命名。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公斤,由20发弹匣供弹,子弹初速每秒425米,射击方式为单发和连发,射击速度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50-150米,表尺射程1000米。

实战细节: 双枪李向阳的盒子炮为何一个有准星一个没准星?

驳壳枪做手枪威力过大,和步枪比威力又过小,性能不上不下,不高不低。欧美各国除了德国之外很少装备驳壳枪。作为冲锋枪的替补火力,这支手枪在中国却极端火爆,成为中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流行武器。主要原因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中,各派军阀相互征战,急需要武器进行作战,而当时的西方控制向中国出口军火,尤其是步枪、机枪和冲锋枪,但驳壳枪作为手枪则不在此列,因此驳壳枪成为各派武装的首选,中国当年进口和自制了大量的驳壳枪,总数量超过50万只。

实战细节: 双枪李向阳的盒子炮为何一个有准星一个没准星?

当时中国军队的精锐部队中,由于缺乏机枪,轻机枪射手都往往配发有这种手枪。毛瑟手枪机构坚固,动作可靠,火力强大,可以单发,也可以连发。采用可卸式供弹具,包括10发(短)弹匣和20发(长)弹匣两种。该枪配有木质盒子枪套,除具有保护和携行手枪的功能外,常规射击时将木枪套驳接在手枪握把上作为枪托。

使用7.63×25毫米毛瑟手枪弹,初速高,枪口动能大,杀伤威力和侵彻力都非一般军用手枪可比。由于枪管远远长于其他手枪,使得其有效射程较其它手枪大,达到70米。当时著名的MP18冲锋枪有效射程不过50米。

毛瑟手枪的标尺有1000米的分划。不过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宣称毛瑟手枪在1000米距离上就能实现有价值的射击。如果将木制枪盒在枪尾作为枪托抵肩射击,有效射程可达150米,和二战时候的MP40差不多了。当然这些都是半自动射击,如果是自动射击,由于手枪后坐力大,枪身会剧烈跳动,所以超过25米的射程,就很难打准了。

实战细节: 双枪李向阳的盒子炮为何一个有准星一个没准星?

以前曾有文章介绍毛瑟手枪由于后坐力大、枪口上跳较大,连发射击时的准确性不高,欧洲人都认为不适合连发射击。但中国人发挥才智,提出的一个简便的方法,解决了枪口上跳的难题,即将毛瑟手枪的横向或斜向展开射击。横打使上下跳动变为扫射,提高了命中率。

这种说法目前受到很多轻武器爱好者的赞同,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发现使毛瑟手枪横打的原因并非是为了提高准确性。

实战细节: 双枪李向阳的盒子炮为何一个有准星一个没准星?

第一,这种横打射击的据枪姿势,并不能提高连发命中率。毛瑟手枪的后坐力很大,正常连发射击时,枪管会垂直晃动,除第一发比较准确,第二发以后的子弹的落点会高出目标数米。如果将枪身横过来射击,由于丧失准星照门的瞄准线,只能靠余光概略瞄准,再加上单手横向据枪的别扭,连第一发的命中率都不能保证,横向射击也会使子弹的散步更大,有人说这样可以形成扫射,消灭集团目标,但是这样说的人,忘了扫射是要讲枪口放的十分平才行,如果枪身稍有些倾斜,那么连发射击的子弹还是要斜着往天上飞,根本打不中目标。

实战细节: 双枪李向阳的盒子炮为何一个有准星一个没准星?

图片:这样的伸直手臂的射击姿势,弹壳就会打到射手的脸上

第二、横打射击的据枪姿势,目前只发现在单手无枪托据枪的情况下,所有采用木盒枪托据枪的射击照片,均显示枪身是垂直的正常射击姿态。

实战细节: 双枪李向阳的盒子炮为何一个有准星一个没准星?

第三、毛瑟手枪的射击,军队和民间武装并不相同,正规军队大多在安装枪托情况下射击,据枪姿势也很标准;而游击队、土匪和民间武装在多数情况下,不使用木盒枪托,仅单手射击。实际打过毛瑟手枪的射手会有体会,该枪巨大的后坐力,导致无枪托单手全自动射击时,根本无法保证枪身的可控,基本都是瞎打,所以无托单手据枪只适合单发射击。电影里好汉们双枪连发的情景都是胡扯的。

那么,为什么旧中国的军队单手无托射击时要将枪身横来呢?

原因很简单,避免抛出的子弹壳烫着自己。毛瑟手枪的抛壳方式比较特殊,是弹壳向枪身后上方飞出。而其他大多数自动手枪或半自动手枪的抛壳方式都是向枪身的右侧方飞出,所以无论采取何种据枪姿势,抛壳都不会对射手的瞄准和视线造成影响。

实战细节: 双枪李向阳的盒子炮为何一个有准星一个没准星?

当毛瑟手枪使用枪托抵肩据枪的射击姿态,手枪发射后的弹壳正好向后越过射手的头顶,飞到射手身后。这样无论什么角度和姿态,弹壳都不会打中射手。

实战细节: 双枪李向阳的盒子炮为何一个有准星一个没准星?实战细节: 双枪李向阳的盒子炮为何一个有准星一个没准星?

但是毛瑟手枪进行单手无托射击时,问题就来了,如果手臂伸直,枪身垂直,射击时抛出的弹壳向后飞行,飞行,飞行,正好砸到射手的脸上,这会极大地影响和干扰射手的射击。据很多射击爱好者总结,毛瑟手枪直臂射击,经常会有滚烫弹壳击中射手头部的情况,打了几十发子弹就会有数次被弹壳敲中脑袋。所以,比较简便的方式将枪身斜着发射,让子弹壳向斜后方抛出。

实战细节: 双枪李向阳的盒子炮为何一个有准星一个没准星?

所以,结论是,中国那种斜着出枪的射击姿势,并非什么伟大发明。横扫的姿势纯属是在单手无枪托射击时怕弹壳打脸的无奈之举。至于欧洲人为何很少见到横向据枪射击,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大部分欧洲人在使用毛瑟手枪的时候看,都是安装枪托抵肩射击的,他们很少采用单手不抵肩的这种命中率很不靠谱的射击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