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归来 欣喜感受祖国变化

2月11日,滞留印度54年的老兵回国 供图/视觉中国 去国离家54载,滞印老兵王琪,终于在今年农历元宵节踏上故土,圆梦回国。虽然“归来”只是短暂的探亲,但彼此有了牵挂,来往成为必然。此前,老兵跨越半个世纪的首次回国历程,经过《北京青年报》报道后曾引发社会关注。时隔10个月,老兵王琪的近况如何?12月10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老兵的侄子处了解到,目前王琪老人携印度的家人第二次回到陕西老家探亲,“家人正陪着叔叔一家到处逛逛,看看变化”。

去国离家 半个世纪圆梦归国

在老兵王琪的陕西老家,他的一张褪了色的、穿着军装的黑白照片仍被家人完好地保存着。时隔54年,照片中的青年军人穿越时空,以一个瘦小老人的样貌,回到了生养他的土地。

时间倒回到54年前。彼时,中印战争结束了,但负责勘测的中国士兵王琪迷路于中印边界地带,后被印方抓获,入狱7年。出狱后,受到多方限制,王琪留在印度生活,自此与国内的家人失去联系。

父母亲人、兄弟姐妹,王琪心中有很多惦念。直到1986年,王琪的一封家书终于抵达惦念的亲人手中,中断的联系得以恢复。自此,让王琪“回家”,成了印度的家人和陕西的家人共同的心愿。

实质性的进展出现在今年初。随着多家媒体的介入和中印双方相关部门的努力,老兵王琪回国返乡一事被提上日程。2月11日,农历元宵佳节,滞留印度半个世纪后,78岁的老兵王琪的回国梦,成为现实。

乡音未改 归来已是三世同堂

陕西,咸阳,乾县薛录镇薛宅村。这是老兵王琪在印度盼了54年的家乡。

王琪家里有兄弟姐妹七人,他排行老三。大哥王致远记得,三弟王琪少时未离开过陕西家乡,直到1960年的冬天,弟弟托人带话告诉他,要去青海当兵了。1961年,王致远曾带着母亲去王琪驻扎的部队探望王琪。自此一别,未曾想再相见已是白头。

另一边,在印度生活数十年,王琪始终没有加入印度国籍。“一定要回国”,是他半个世纪以来最强烈的心愿。1975年,王琪和当地女性苏希拉(Sushila)结婚了,婚后生下两双儿女,现在已是三世同堂。

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王琪的大儿子毗什努(Vishnu)不断向当地政府写信提出申请。在另一边的中国,王致远的儿子王英军也在为此努力。

2009年,在家人的支持下,王英军决定以游客身份去印度探亲。也正是这次相见,让王琪坚持要回国的事情有了转机,因为侄子帮他获得了办理护照的必要文件。2013年5月,年过古稀的王琪终于拿到了自己的中国护照。4年后,回国梦圆。

离家时还是青年模样,阔别54年后回到故乡时,年过古稀的王琪乡音未改,仍能说一口较为流利的中文。2月11日,在经由北京转机咸阳的航班上,王琪几乎一路无话,他侧身望向窗外,焦灼等待。在咸阳机场,他见到了84岁的大哥王致远,两人紧紧相拥,“你终于回来了”,王致远抚摸着三弟的头忍不住哽噎。

再次返乡 家人陪同四处看看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阔别54年后的首次“归来”,老兵王琪在陕西老家停留了3个月。5月9日,因为签证到期,王琪一家经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返回印度。这次离别,两边的家人,少了一些不安和焦虑,多了一份思念和期待。

王致远的儿子王英军告诉北青报记者,叔叔一家回到印度后,一直和陕西老家的家人保持着联系。“经常通电话,用微信视频、聊天,互相讲述近况。”

今年9月初,王琪携印度的家人再次回到陕西老家。这一次回国回乡,王琪和家人刻意保持低调,团聚真正成为一家人的家事。在陕西老家,大哥王致远安排,领着王琪一家,四处逛、四处看。“看看家乡,看看国家这些年的变化。”王琪话不多,但笑容一直在脸上。

此前,由于水土不服,初次回国的王琪一度出现血压偏高等身体不适的症状。但再度回国,王英军表示,叔叔和家人的身体状态“都很不错”,没有再出现水土不服的突发症状,“心情也很好”,“叔叔的中国话,与家人沟通完全没有问题”。

至于是否要在老家安度晚年,王琪对家人表示会顺其自然。王英军表示,“印度和中国离得近,坐飞机往来探亲都很方便。只要老人们开心,怎样都可以。”

文/本报记者 张雅 实习记者 张曜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