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废掉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 只因他干了一件蠢事
在热播电视剧《虎啸龙吟》中,刘备白帝城托孤是一场浓墨重彩的大戏,也是接下来三国局势的关键转折点。
作为蜀汉开国皇帝,刘备只做了短短两年皇帝,就驾崩了,真是命苦。更加悲催的是,他所留下的继承人刘禅,年方16岁。放到现在还是一名高中生,那时候却要处理朝政了,你说苦不苦?因此,刘备当务之急就是选择托孤大臣,辅佐未来的小皇帝刘禅。
托孤大臣的首要人选,当然是谨小慎微、劳苦功高的诸葛亮先生。刘备握住诸葛亮的手,千叮咛万嘱咐:“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慌忙回答:“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一个托孤大臣是不够的。刘备同时还选择了一个副职托孤大臣,即尚书令李严,“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
李严在《三国演义》中没有精彩表现,大家对他不是很熟悉。至少,不像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人那样耳熟能详。不过,在真实历史上,李严是一位颇有能力的人。从他之前的履历可以看出,他文能处理政务,武能行军打仗,是蜀汉不可多得的、能够军政一把抓的人物。正因为此,他虽然还没到蜀汉几年,就接二连三被提拔使用,成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尚书令(相当于副丞相)。
刘备死后,刘禅继位,是为蜀汉后主。诸葛亮作为托孤大臣开始积极发挥作用。然而,另一名托孤大臣李严,由于地位和声望都不及诸葛亮,一直生活在诸葛亮的阴影之中。
当时,李严按照刘备和诸葛亮的安排,镇守永安(今重庆市奉节县)。永安地处要冲,是蜀汉与孙吴都势在必得的地方。对于蜀汉来说,永安安全了,成都才会安枕无忧,诸葛亮才会放心进行北伐。应该说,李严在镇守永安时,尽职尽责地完成了任务。
但是,李严长期镇守永安,远离政治和权力中心,就难以履行托孤大臣的职责,无法对蜀汉朝政大事施加影响。对此,李严心里是不满意的,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抗。
他是怎么做的呢?
一是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怂恿他进爵称王(实际上是挖坑),被诸葛亮严词驳斥;
二是当诸葛亮准备北伐时,想调李严率军镇守汉中,李严推辞不去;
三是李严伸手要地盘,他要求划分5个郡作为巴州,由自己担任巴州刺史,遭到诸葛亮拒绝。
这些事情发生后,两人的关系出现缝隙,貌合神离。
李严有能力,在人才凋零的蜀汉属于中上之选,这个不假。但他也有明显的性格缺陷,情商和智商都有问题。关于这一点,他同乡陈震的说法是:“正方(李严字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何谓“腹中有鳞甲”?就是心术不正、心怀叵测。这样的人,迟早都会坏事的。
果不其然,231年,诸葛亮进行北伐,任命李严督运粮草。当时正是夏秋之季,阴雨连绵,粮草运输供应不上。李严便写信给诸葛亮,让他撤军。
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队缺乏粮草,这仗显然没办法打。于是,诸葛亮就撤军了。
没想到,诸葛亮撤军后,李严却故作惊讶地写信给诸葛亮,说:“军粮充裕,怎么又退军呢!”很明显,李严“欲以解己不办溃,显亮不进之愆也”,推脱自己督办不力的责任,显出诸葛亮贻误战机的过失。
诸葛亮是何等人,怎会上这种当?他马上拿出李严先后写的两封信,进行对质。在白纸黑字面前,李严无话可说。
在古代,欺骗主帅、贻误军机可是杀头的大罪,不过,诸葛亮看在托孤大臣的身份上,只是启奏蜀汉后主刘禅,将李严废为平民,“建兴九年,李严被废为民,流放于潼郡。”
李严的政治生命,也因为这一件蠢事走到了尽头。
值得一提的是,李严似乎并不仇恨诸葛亮。相反,他还时刻期待诸葛亮召唤自己重新出山。234年,当诸葛亮在五丈原鞠躬尽瘁后,李严感到此后再也无人启用自己了,愤懑而死,为自己的一生划上了悲凉的句号。
【参考资料:《三国志》《资治通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