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人民替我们报了火烧圆明园之仇, 是怎么回事?
十九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运动,不但造就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晚清“中兴名臣”,还造就了几位来自西洋的名人,戈登就是其中的一个。
戈登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在中国正史里,戈登是帝国主义的刽子手,是镇压天平天国起义的屠夫,中学历史课本这样叙述戈登的结局:“恶贯满盈的戈登在喀士穆被苏丹起义军打死。”倒退一百年,在晚清的历史里戈登是平定长毛之乱的大功臣,授提督衔,赐黄马褂、孔雀花翎,戈登死后清庭专门派人去吊唁。在英国的历史里,戈登是“英雄中的英雄”,维多利亚时代的楷模,戈登死后维多利亚女王亲自到他家中慰问。
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对戈登爱憎分明,无论褒贬都是一边倒,也算叹为观止。
1833年1月28日,戈登出生在伦敦的伍尔维奇(Woolwich),是皇家炮兵队H. W. Gordon将军的第4个儿子。他在陶顿学校受教育,后来在1848年进入皇家军事学院。1852年,他被授与皇家工兵军团(Royal Engineers)少尉的职务,并在1854年晋升到中尉。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他被指派到了中国,并在9月抵达天津。他没赶上对大沽炮台的攻击,不过赶上的占领北京和颐和园的行动,并直接指挥了圆明园的大烧杀、大抢掠。1864年5月,戈登带领的常胜军攻陷太平军在天京(今南京)外围最后一个堡垒常州府,他的声望也达到最高峰。
战争结束后,同治皇帝授与戈登中国军队最高的军阶—提督的称号;另外,英国也晋升他为中校并封他为巴兹勋爵士。
在19世纪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浪潮中,英国以埃及为据点,逐渐把势力渗透到苏丹。1876年10月,戈登成为全苏丹的总督。19世纪70年代末,苏丹爆发了非洲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反殖民主义武装起义——马赫迪起义。
1881年5月,穆罕默德•艾哈迈德宣布自己为“救世主”马赫迪,领导苏丹人民进行圣战,驱逐外国侵略者。他的主张很快得到响应,他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势如破竹,屡屡挫败英军。
最后,英国统治者把希望寄托在戈登身上。戈登曾在苏丹待过5年,有人吹嘘说“光凭他的名字就会发生奇迹”。戈登临危受命,于1884年1月18日乘汽轮从开罗抵达喀土穆。不久,马赫迪率军逼近喀土穆,他们切断了电报线和英埃军队的北退之路,以4万名士兵的强大阵容包围了这座城市。到秋天,戈登只能在总督府的楼顶通过望远镜眺望遥远的天际,以盼望援兵的到来。
1885年初,围城的士兵达到10万之众。1月26日,起义军攻入喀土穆,冲进了总督府。戈登被苏丹士兵用长矛刺死,他的头被砍下来沿街示众。
1964年1月,周恩来总理访问苏丹时说:“曾经镇压过中国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和苏丹民族革命运动的帝国主义者戈登,最终受到了苏丹人民的惩罚。”
2004年1月,李肇星外长访问了苏丹等非洲4国。李外长在会见苏丹总统巴希尔时表示,中国人民欠着苏丹人民一个人情。李外长指的是苏丹人民杀死了镇压中国太平天国革命的刽子手、英国人戈登的事。
现在的苏丹总统府正是当年戈登对苏丹实行殖民统治时期的总督府。这是一座三层宫殿式白色建筑,内外戒备森严,士兵们荷枪实弹。在一楼大厅一个侧门入口处的白墙上,钉着一块木牌,上面刻着:查尔斯•乔治•戈登死于188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