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应用在喧嚣,技术在静默
众所周知,如今区块链的泡沫越来越大,并不是因为所谓“去中心化”的技术特点,而是虚拟货币编制出的暴富美梦。能直接和钱挂钩的区块链,比起人工智能、VR等技术,更能刺激投机者的神经。
另外,对于区块链技术而言,至今没有能够出现一个用户成指数倍增长的杀手级应用,实际落地项目少之又少,于是有一种观点认为,当下区块链所处的阶段特别像互联网2000年前后的那个阶段,那时人人都在谈论互联网,但真正明白互联网是什么的也是凤毛麟角。甚至有人把区块链比作互联网的4.0时代,因为区块链是基于互联网的一项新技术,但它也和互联网一样,是一项基于底层的基础技术。也就是说,互联网的发展进程对比于区块链的未来展望是具有可借鉴意义的。
区块链泡沫VS互联网泡沫
摩根士丹利发布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比特币的走势与20年前互联网泡沫时期纳斯达克(http://www.cyzone.cn/d/20111229/166.html)的表现极其相似。该机构策略分析师Sheena Shah表示:“如果仅仅从时间上看,比特币价格上涨的速度是当年纳斯达克指数膨胀速度的15倍。“根据Shah的说法,这种快速变化的价格以及类似的交易量,可能是纳斯达克泡沫破裂历史重演的预兆。
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发生在2000年,大量的跟风域名公司都死在了这个泡沫清盘期,但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所有人都从互联网所衍生的看似无意义的革新中受益。我们现在使用的大部分核心技术和知识,也是得益于当时的融资促进了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
所以,从长远看,尽管区块链在概念提出之初存在资本过热、ICO虚高等各种问题,但它毕竟是一项基本技术,有为经济和社会系统创造新基础的巨大潜能。更何况区块链市场虽然有狂热的投机分子,但真正用心做技术的人也不在少数。动作早的开发团队,早在前几年已着手确认技术路线,从零开始搭建架构,寻找区块链所能解决的痛点。在这群开发者看来,区块链再好,也要搭配生态和基础设施才能发挥价值,不要太神化它,也不要低估它的影响力,一切还需要多些耐心。
链圈生态:纷纷入局的企业巨头,凤毛麟角的顶级人才
目前,国内很多区块链项目,都还在建设基础配套设施。以BAT为例,我们不妨来看看国内互联网巨头们利用区块链技术做了哪些布局。
马化腾说了什么?
马化腾在近日的腾讯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谁都能发币是一件很危险的事,腾讯不会发。他认为区块链技术有创新的地方,可以用在票据溯源等方面,具体怎么发展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得更清晰。
腾讯做了什么?
事实上,腾讯从2016年起就开始自研区块链底层技术,2017年完成底层技术完整积累,目前已进入商业应用阶段,进入金融、公益、法务、物流等多个领域。
2016年4月,腾讯推出了区块链落地“公益寻人链”,第一次实现各大公益平台的信息共享;同年5月,微众银行就在深圳参与发起了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金链盟。目的是共同开发适用于金融机构的联盟区块链;在金融和公益之外,腾讯还在2017年9月和英特尔达成合作,宣布双方将共同开发区块链技术,用来提高物联网场景中的安全防护能力。
2017年,腾讯发布的《腾讯区块链方案白皮书》披露了其区块链整体架构:底层是自主研发的Trust SQI平台,中层的Trust Platform是构建区块链应用平台产品,顶层的Trust Application则是用来向最终用户提供区块链应用。
李彦宏说了什么?
虽然百度宣布all in AI,但是想必很多人已经领养过百度今年2月份推出的“莱茨狗”。
李彦宏在两会上谈及区块链时,表示虽然区块链技术非常有革命性,但现在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
百度做了什么?
除了今年推出的“莱茨狗”,其实百度在区块链金融方面早有布局:
2016年6月,百度曾投资美国区块链技术支付公司Circle;
2017年5月,百度金融与其他金融机构联合发行区块链技术支持的ABS 项目,发行规模4.24亿;
2017年9月,“百度-长安新生-天风2017年第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是国内首单场内公募ABS;
2017年10月,百度金融正式加入Linux基金会旗下超级账本;(Hyperledger)开源项目,其他核心董事会成员包括IBM、英特尔和摩根大通等等。
今年1月,多家媒体报道百度推出区块链开放平台BaaS。但据百度金融回应,该平台于2017年7月推出,并被命名为“百度Trust”,主要用来帮助企业联盟构建属于自己的区块链网络平台,目前已经支撑了超过500亿元资产的真实性问题。
马云说了什么?
马云在评价比特币时曾发表的言论:“对于比特币,我没有太大的兴趣。我想知道的是比特币可以给社会带来什么?话说回来,我自己认为比特币技术功能非常强大,但我们看比特币非常小心。”
阿里做了什么?
公开资料显示,阿里已基于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及防篡改的特性落地了多个应用场景,包括公益、正品追溯、医疗等,且主要集中于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如共识机制、平台架构、隐私保护和智能合约等。
2016年7月,蚂蚁金服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
2016年10月,阿里与微软、小蚁、法大大等合作开展“法链”;
2017年3月,阿里与普华永道展开合作,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食品可溯源;
2017年8月,阿里健康与江苏常州合作推出“医联体+区块链”试点项目;
2017年10月,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宣布开放区块链技术,支持进口食品安全溯源;
2017年11月,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宣布承建数字雄安区块链实施平台;
2017年11月,天猫国际宣布升级全球原产地溯源计划。
从合作项目来看,目前蚂蚁金服已经成为阿里系内部对区块链应用最深的团队。
区块链复合人才稀缺
区块链日益火爆,随之而来的就是相关人才的需求。区块链行业所需知识的复杂性,甚至涉及密码学等,直接导致有这样的知识储备同时又喜欢做技术开发的人才极少。
有做过十多年技术开发的程序员,花整整3-4个月读各种白皮书,读经典区块链源代码,他表示这个过程“非常痛苦”。“这个痛苦的感觉就好比,你我沟通的基础是使用普通话,你听得懂我说的每一个字,冷不丁我说了一个成语,每一个字你都会念,但连起来你就不知所云。读区块链代码的过程类似:代码你都能看懂,一连起来就完全不懂。”
当然,也有真正的技术大牛表示很不以为然,“区块链根本不是新技术,很多年前就存在”。然而他承认,不同于其他行业,在区块链行业做技术,需要大量学习。在其他行业做架构,需要考虑稳定性、并发、备份等问题,而区块链行业除了这些问题外,还需要研究实现“去中心化”。因此,所有原本在中心化环境下很简单的问题,都需要通过一套比较复杂的共识算法来完成。另外,由于区块链技术是由很多现有技术组合实现,自然而然地需要学习大量的新技术。
这一边是对人才能力的极高要求,另一边,则是对人才数量的火爆需求。
据BOSS直聘发布的《2018旺季人才趋势报告》显示,2018年前两个月,区块链相关人才的招聘需求较2017年同期已增长了8.7倍,北上杭深占比超8成;2018年1~2月,发布区块链相关岗位的公司数量同比增长4.6倍,人才供应量同比增加235%,增速虽高于其他互联网职位,但存量仍远低于实际需求。
另外,据拉勾网数据统计,截至3月6日,所有在线区块链相关岗位的平均薪资为34K/月,部分岗位的薪资竟高达10万。据2017年数据,开发、产品、设计、市场、运营各个岗位的薪水分别为19.3K/月、18.1K/月、11.7K/月、11.3K/月、9.7K/月。总之,对于同一个岗位而言,区块链相对其他的行业薪资会高出大约1.5倍之多。
量子计算能否攻破区块链
量子计算机能瓦解区块链?
尽管被炒得热火朝天,然而目前区块链底层技术面临着很严峻的技术瓶颈,处理速度、吞吐量仍在限制着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商用。另外,安全性威胁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从安全性分析的角度,区块链面临着算法安全性、协议安全性、使用安全性、实现安全性和系统安全性的挑战。甚至有外媒报道,一台具有4000个以上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就能瓦解区块链。
在量子计算威胁区块链的相关论述中,持有此观点的一方给出的论据主要包括两点:一是量子计算会威胁比特币的安全协议;二是算力更大的量子计算机能垄断“挖矿”。以区块链最成功的应用——比特币为例。比特币的安全协议涉及两种类型的密码学,挖掘过程中使用的散列函数和用于在区块链上提供数字签名的非对称密码术。在“击破论”支持者看来,未来的量子计算机能够很快破解哈希函数,让比特币受到“51%攻击”,即一个矿工组拥有整个网络51%的算力,就能垄断整个区块链,得到之后产生的所有比特币。
“攻破”一说为时尚早
针对“4000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能瓦解区块链”的说法,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研究员吴振华认为,“这个是有依据的,是比对了枚举法破解区块链所需要的计算能力和4000个量子比特的计算能力之后做出的判断。当然要求也很高,需要4000个量子纠缠的比特,同时要保证极低的错误率。”
而现实情况是,目前的量子计算机最多实现72比特的计算能力,并且越往上增加难度越大。
作为国内最早的区块链技术研究者之一,中科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袁勇的态度非常明确:“总体上来说,我不太认同量子计算对区块链产生威胁。首先,对方并没有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量子计算和区块链,或者说量子计算跟密码学一定会呈现共生演化的趋势,二者互相促进,不能用十年后的量子计算与现有的比特币密码体系相提并论。”袁勇说,“我相信密码学体系和区块链的技术一定会有相应的手段应对量子计算的威胁。”
袁勇认为,区块链技术体系中的共识算法自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证明机制)之后,目前至少已有30余种共识算法。很多其他加密货币的共识算法都不是以算力挖矿为基础,例如权益记账、代表记账、随机记账等。此外,还有Paxos和Raft传统分布式一致性算法可以运用,这些共识协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抵御量子计算攻击。所以,如果量子计算确实产生威胁,区块链可以通过切换共识协议来解决。当然,这些新共识协议,特别是用于公有链的共识协议,还未能证明其有效性,目前最安全的还是比特币的PoW共识。但这些共识算法的未来可期,我们实际上有很多选择。”
针对量子计算机威胁“挖矿”的问题,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戴夫士·阿加沃尔和该校研究人员在2017年10月发表了相关论文。他们认为,至少在未来十年内,ASIC矿机的“挖矿”速度会比量子计算机快,但十年后量子计算机的“挖矿”速度将大幅提升。
很多人认为,量子计算即使对比特币有威胁,但它对传统银行体系的威胁更大。以体量而言,目前还轮不到比特币“杞人忧天”。另外,将量子处理器的错误率控制在足够低的水平、实现“量子霸权”,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比如如何降噪就是技术性、工程性难题。至于“量子霸权”何时成真,业界还没有定论。
总之,担心“量子威胁论”还为时尚早,当务之急是专注区块链底层技术开发,搭配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让区块链技术能有真正落地的应用场景。同时,行业标准的制定也迫在眉睫。有了可信区块链这个权威标准以后,可以把明显挂羊头卖狗肉的企业筛掉,让真正做区块链技术的企业获得背书。另外,任何一项颠覆性技术崛起的时候都必然伴随泡沫与吸金,比如AI到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区块链技术不会一蹴而就,毕竟TCP/IP也是花了30年才发展起来。相信在技术水平和基础配套设施的不断提高和普及之下,区块链会成为更有价值的技术手段,像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一样造福人类。
▼▼▼
区块链技术发展至今,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追逐者有之、抵制者亦有之。如何客观解析区块链技术?为什么区块链这么火?它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是什么?在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哪些不足?最终它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