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银行票据案曝光: 涉案数十亿 罚没2.95亿
票据业务能改善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增强盈利能力,又能促进经营流动性,因而受到银行青睐,成为银行的重要业务组成。但在早前的快速发展中也埋下了一些“地雷”。1月27日,银监会公示对邮储银行违规票据案件的处罚,又一桩涉案金额达数十亿元的票据案浮出水面。业内人士认为,加强银行合规检查及推动电子票据进一步发展等,是对走形的票据操作纠偏的重要方法。
再现亿级罚单
继广发银行侨兴债事件和浦发银行成都分行批量造假掩盖不良,在近期分别引来银监会数亿元罚单后,银监会再次“亮剑”。根据银监会1月27日的公告,近日,银监会统筹协调相关银监局依法查处了邮储银行甘肃武威文昌路支行违规票据案件,对涉及该案的1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计罚没2.95亿元。
12家受到处罚的机构分别为邮储银行武威市分行、吉林蛟河农商行、绍兴银行、南京银行镇江分行、厦门银行、河北银行、长城华西银行、湖南衡阳衡州农商行、河北定州农商行、广东南粤银行、邯郸银行和乾安县农村信用联社。
事件的源头出在邮储银行武威市分行身上。2016年12月末,邮储银行甘肃省分行对武威文昌路支行核查中发现,吉林蛟河农商行购买该支行理财的资金被挪用,由此暴露出该支行原行长以邮储银行武威市分行名义,违法违规套取票据资金的案件,涉案票据票面金额79亿元,非法套取挪用理财资金30亿元。
“这是一起银行内部员工与外部不法分子内外勾结、私刻公章、伪造证照合同、违法违规办理同业理财和票据贴现业务、非法套取和挪用资金的重大案件,牵涉机构众多,情节十分恶劣,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评价这一案件时,银监会再次使用了如此严厉的措辞。
相应的还有重罚。据银监会的披露,对案发机构邮储银行武威市分行罚款9050万元,对违规购买理财的机构吉林蛟河农商行罚没7744万元,对绍兴银行、南京银行镇江分行等10家违规交易机构共计罚款12750万元。
因此案件被予以警告甚至丢了饭碗的银行高管也达数十人,有的还被移送司法机关。其中,邮储银行武威市分行原主持工作的副行长及其他3名班子成员2-5年高管任职资格被取消,文昌路支行原行长被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并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吉林蛟河农商行董事长、行长被取消2年高管任职资格,监事长被给予警告;另外10家违规交易机构的33名相关责任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行政处罚。
票据大案频现
近年说到票据业务,绕不开的一个关连词就是“风险”,因为自2015年开始,先后有多家银行发生了票据风险事件,从国有银行、股份银行到城商行接连“中招”,银行票据核查不严、票据在银行间的转让“被掉包”、银行与资金掮客灰色交易等问题也相继暴露。
例如在2016年前4个月,农行、中信银行、天津银行先后爆出票据黑天鹅事件,农行的案件涉及金额达39亿元,另外两家票据案的涉案金额分别为9.69亿元和7.86亿元。
最先引爆的是农行,“票据变报纸”的大胆做法也一度震惊业内。该案的大致脉络为:农行北分与某银行进行一笔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业务,在回购到期前,银本票应存放在农行北分的保险柜里,不得转出。但实际情况是,银本票在回购到期前,就被某重庆票据中介提前取出,与另外一家银行进行了回购贴现交易,而资金并未回到农行北分的账上,而是非法进入了股市,农行北分保险柜中原来封包入库保存的票据则被换成报纸。由于股价下跌,出现巨额资金缺口无法兑付,银行面临巨大亏损。农行也因此案件被银监会处以近2000万元罚款。
有业内人士总结了回应票据违规的几种主要形式和原因,包括企业相互串通签订假购销合同骗取银行承兑,或集团企业通过关联企业、关联交易套取银行信贷资金;银行本身盲目扩张业务,放松审查,甚至放大信用,超规定限额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银行与企业勾结,联手包装“票据”,利用假银行承兑汇票骗取银行信贷资金;银行在经营票据贴现业务过程中,为争抢票源违规降低贴现利率;个别银行职工利用工作之便,以自已或其亲属名义成立“票据包装公司”,充当票据掮客等。
之所以有这么多种“花式”钻空子的方式,与票据业务可操作空间较大和银行内部管理不善不无关系。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表示,从票据业务来看,多起票据案暴露出银行在票据审核、流转、保管等环节都存在漏洞,而且票据业务已衍生出一个产业链,票据可以贴现,加上银行承兑信用度高,因此可以操作出好多个层面来。
这种说法也得到银行内部人士的印证。曝出票据案的一家银行人士曾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银行以前核查票据多是走形式、报报表,不会真正落实核查。在爆发的案例中,票据“被掉包”多是出于这个原因,没有真正看票据在不在,仅凭直觉就了事。
疏忽交易对手的资质管理也是银行普遍存在的坏习惯。另一位银行业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票据案中出现的“钱没到账,票据却先飞了”的问题,可能是交易双方有常年的业务基础,比较信任对方,忽视了操作规范和风险管控。
电子体系在推进
随着票据风险的爆发,监管层开始加强对票据业务的监管。例如2016年5月,央行就联合银监会发布通知,银行应于该年上半年底前在全系统开展票据业务风险排查,通知还对银行提出应严格执行同业业务的统一管理,加强交易对手资质管理等要求。
银行也开始整顿票据业务。在票据案接连爆发后,有股份制银行要求暂时冻结部分城商行的票据业务额度,冻结期间不允许分行新增买入这些城商行承兑的票据。一家股份制银行票据业务部人员表示,银行发生的票据违规事件一起接一起,每家银行都怕下一个“彩蛋”砸到自己头上,所以内部的排查日趋严格。加上此前票据案中,有不少是本行发出票据,在其他银行流转过程中被调包,所以同行间的操作也越来越小心谨慎。
纸质票据风险频发,也令央行构建的电子票据体系加速推进。根据央行要求,自2017年1月1日起,单张出票金额在300万元以上的商业汇票应全部通过电票办理;自2018年1月1日起,原则上单张出票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商业汇票应全部通过电票办理。500金研究院院长肖磊表示,纸质票据挪用风险大,电子票据会更加透明。
电子票据体系推进下的一个产物就是上海票据交易所(以下简称“票交所”),成立于2016年末。2017年监管进一步在多道文件中点名“票据空转”“监管套利”,并加大检查处罚力度,无真实贸易背景票据以及监管套利业务减少。
票据市场去杠杆效果明显。票交所近日发布的《2017年票据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票交所2017年办理票据交易52.18万亿元,其中电票交易51.4万亿元,同比涨幅为4.51%;票据承兑业务14.63万亿元,同比下降19.17%。票交所电票承兑量已占88.99%,贴现占97.1%,转贴现及质押式回购占98.51%。
除了将票据电子化,业内人士认为,对于银行票据违规行为,监管还可以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环节、贴现环节为主线,重点审查银行在办理业务中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例如有选择地调阅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企业的档案资料,审查签发汇票手续是否合规。给予授信的客户,是否在授信额度内办理;提供全额保证金的客户,是否在交验有关证明后办理;承兑申请人是否向银行提供商品交易合同或增值税发票(复印件),有无弄虚作假的现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后是否对企业相关业务及资金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等。
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还指出,逐步加快建立统一的信用评级、资信评估、增信保险制度,推行信用评价制度,成立统一、规范、权威的信用评级评估机构,建立健全适合票据业务的评级评估指标体系,实行信用定期考评制度,推行票据担保支付机制和保险制度,积极推进社会信用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发展票据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