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鬼部队”, 耗死16省一百万正规军, 竟一直活到清朝灭亡

清朝一直吹嘘自己的盛世,很多历史学者认为,清朝衰落是世界格局的骤变导致的,并非满清的责任,他们歌颂康乾盛世,认为清朝刚开始跟唐朝、汉朝是一样的,很兴盛,很强大。

实际上清朝在康乾盛世时就已经乱了,已经种下败亡的种子,而后代的皇帝倒是出了一些明君,然而由于满清得天下失之道义,又太过容易,而康熙、乾隆又太过自信和轻敌,并未好好治理国家,所以后代的明君反而无法施展自己。

在乾隆年间,老百姓已经快活不下去了,土地兼并严重,而朝廷又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给农民足够的福利,所以民间屡屡造反,朝廷为镇压起义而疲于奔命。

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大批流民陆续聚集于川、楚、陕交界的南山和巴山老林地区谋生,众以数百万。河南、安徽、山东的饥民纷纷到边境的原始森林这里来谋生。

饥民在吃饱饭之余,需要生存信心,需要强大的安全感,这就给白莲教的传播带来便利。白莲教是明清时期的秘密宗教,本来是缓慢发展,随着饥民和流民的涌入,白莲教突然爆炸式地传播开来。

一支“鬼部队”, 耗死16省一百万正规军, 竟一直活到清朝灭亡

白莲教宣扬弥勒佛会“改造世界”,崇奉“无生老母”,其实大致还是佛学思想,没有什么变化,但为什么百姓会深信不疑呢?白莲教里蕴含着一种思想,“教中所获资财,悉以均分”,“有患相救,有难相死,不持一钱可周行天下”,在阶级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这种平等、互助的思想正是百姓所渴望的,他们能不拥护吗?

如果人不用持一枚钱,就能得到天下人的帮助,那人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如果所有的财产都是平均分的,没有贫富差距,没有阶级差别,对于贫民阶层,那简直是身处天堂一般!

所有这种思想,迎合了贫民阶层的内心,就迅速传播开来。

一支“鬼部队”, 耗死16省一百万正规军, 竟一直活到清朝灭亡

一开始清政府并不以为意,民间这种组织很多,清政府以为他们就是小打小闹,随着教徒的增加,教会以“官逼民反”煽动饥民暴动,夺回属于自己的财产和公平,饥民疯狂地跟正规军作战,居然还屡屡得胜。

清政府极为震惊,开始组织军队进行反扑。

关键是白莲教宣扬的“反清复明”让清政府太害怕了,必须镇压他们,然而湖北的起义军叫襄阳起义军已经成气候,他们不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有组织、有纪律的义军,这些人一旦起来,就会展示给你什么叫农民战争的魅力,历朝历代的历史都是这么被改写的。

襄阳起义军流水作战的方式,让其成为湖北主力,四川各地的白莲教徒纷纷响应,清政府派军队去围剿四川,襄阳起义军分三路进入四川,与四川起义军交汇,此时起义军连成一片,威力强大。

一支“鬼部队”, 耗死16省一百万正规军, 竟一直活到清朝灭亡

各路起义军按青、黄、蓝、白分号,设立掌柜、元帅、先锋、总兵等职。

随着起义军的发展壮大,它的后勤补给完全不用担心,所到之处人们肩挑手提,骡马驮着货物往前走,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得民心者得天下,当时的白莲教得到大家的认同,这也说明清政府太不得民心了。

由于人们都支持起义军,为之充当向导,亲自搞运输,让起义军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多次重创清军,每次战斗都与几倍于自己的清军作战,而且大部分时候是胜利的。

不过在嘉庆五年四月以后,由于武器的短缺,起义军作战开始转为低潮,很多重要将领牺牲了。此时清政府采用“坚壁清野政策,大搞“寨堡团练”,把老百姓和起义军隔离开来,让老百姓住在隐蔽的地方,给他们供粮草。

一支“鬼部队”, 耗死16省一百万正规军, 竟一直活到清朝灭亡

起义军失去民间的接济,力量逐渐枯竭,不到一年,起义军就后退到川楚陕边境地区,转战万山老林,人数由最初的几十万,到两万五千人。

这支部队变成了神秘的地下部队,昼伏夜出,但战斗力极强,民间称他们是“鬼部队”,用他们吓唬不肯睡觉的小孩子,但其实,这支军队即使人数只有两万多,但依然让清政府十分头疼,因为围剿的清军,即使人数十倍于此,依然屡屡落败。

后来一小股兵力留在川楚陕边境的深山老林中,随时准备记叙“反清复明”的力量。

但在清政府的记录上,起义军自此被镇压,清政府统治者的辉煌战绩从此又多了一笔。

一支“鬼部队”, 耗死16省一百万正规军, 竟一直活到清朝灭亡

这场战乱规模之大,令清政府为之变色,后来没人敢谈论这个话题,因为这场战役太可怕了,耗费了清政府十六省二十万军队,很多提督、总兵都死在这场战役里,为了对付起义军,清政府国库都空了,投资超过两亿白银。

更重要的是,再次证明了八旗军是酒囊饭袋,绿营兵也不能用,清政府只能从民间征兵,民间团练,来镇压起义军。

一支“鬼部队”, 耗死16省一百万正规军, 竟一直活到清朝灭亡

在这次致命一击后,清政府去掉半条命,从此统治更加摇摇欲坠。

参考文献:《嘉庆年间白莲教在汉水流域的反清斗争 》、《胥吏与清中期白莲教起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