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绍兴古镇, 水乡余韵-安昌古镇

行走绍兴古镇, 水乡余韵-安昌古镇行走绍兴古镇, 水乡余韵-安昌古镇

绍兴的安昌古镇,始建于北宋时期,曾多次遭焚毁。明清时期重建,为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一依带水,古朴典雅。街河两岸,粉墙黛瓦,弓檐马头,硬山屋脊的民房,鳞次栉比。河之南为民居,河之北是商市,两岸间古桥相连。各种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翻轩骑楼错落有致。青石板小路,东起高桥,西至清墩桥,风貌古朴依旧。

行走绍兴古镇, 水乡余韵-安昌古镇行走绍兴古镇, 水乡余韵-安昌古镇行走绍兴古镇, 水乡余韵-安昌古镇

安昌的小桥非常有特色,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其中最著名的是福禄、万安、如意这三座桥。河里的乌篷船也别有情趣,乌篷船上,船工头戴乌毡帽,脚划大浆,控制船速,手拿小浆,控制方向的划船方式,也是绍兴所特有的。

行走绍兴古镇, 水乡余韵-安昌古镇行走绍兴古镇, 水乡余韵-安昌古镇

漫步在老街,更能体味到一幅幅喜庆祥和、古老淳朴的水乡地方风情。你看到绍兴几千年的民俗风情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热闹的水乡社戏、喜庆的船上迎亲、传统的手工酿酒、穿梭的乌篷小船。安昌古镇上看点非常多,如穗康钱庄、师爷馆及台门、匾额等。

行走绍兴古镇, 水乡余韵-安昌古镇行走绍兴古镇, 水乡余韵-安昌古镇

在石雕馆里展示了上始李唐、下迄近代的200余件珍贵石雕物件。有不同年代的石狮、石窗、石池、磨、桌、礅、臼等石件,有嵌镶在壁上的唐、宋、元、明、清代的13块墓志铭,有明嘉靖年间修绍兴府小学的碑记,还有蔡元培题书的“宗君子修暨配陈孺人墓”碑等10多块。

行走绍兴古镇, 水乡余韵-安昌古镇行走绍兴古镇, 水乡余韵-安昌古镇

师爷馆依托娄心田师爷的故居,展示“绍兴师爷”这个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历史上特殊的社会群体、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及其在安昌的深厚根基。师爷馆内有2件家具颇为显眼,一是太师椅,形似缺翅的乌纱帽,是明式坐椅。传说,做师爷的都是应试不第而资质出众者,头上戴不到乌纱帽,就做个形似乌纱帽的椅子坐坐。二是写字台,一块铜片遮蔽着锁眼,用钥匙打开抽屉,拉出三分之二到隔板处,以为已到尽头;其实再往外抽,还有一段里抽屉,上可插盖板,放贵重物品隐而不露。这符合师爷隐居幕后、工于心计的禀性。

行走绍兴古镇, 水乡余韵-安昌古镇行走绍兴古镇, 水乡余韵-安昌古镇行走绍兴古镇, 水乡余韵-安昌古镇

在师爷馆内有一组彩塑作品,表现了清代地方衙门的官员升堂审案时的情景:原被告跪在堂前,三班衙役持棒伺候。明镜高悬,官老爷正襟危坐,惊堂木一敲威风八面,喝令一声地动山摇……但真正的“主心骨”却是坐在堂后的师爷;因为没有官方身份,所以师爷只能坐在后面听审,一旦发现当事人的证供有问题,就差人递条子,遇到官老爷意气用事,更要及时提醒。

行走绍兴古镇, 水乡余韵-安昌古镇行走绍兴古镇, 水乡余韵-安昌古镇

在绍兴一带凡是房屋比较象样一些的都称作台门。屋宇乌瓦粉墙,砌有石阶和石门框,显得古朴、庄严、肃穆。里边一般有三至九进房子,大抵是大门、仪门算一进,厅堂各一进,加上正屋、后堂杂屋,至少有五进。

行走绍兴古镇, 水乡余韵-安昌古镇行走绍兴古镇, 水乡余韵-安昌古镇

大门仪门及各进之间,没有定规。安昌的石库台门,两扇黑漆的杉木实榀门,这是稍有资产的人家。如果是门扇或八扇黑漆的竹丝台门,大抵是官宦人家或书香门第。仪门挂着“进士及第”等炫耀门庭的匾额。现存台门大多为明末清初时建筑,主要有方家台门、方源台门等。

行走绍兴古镇, 水乡余韵-安昌古镇行走绍兴古镇, 水乡余韵-安昌古镇

古镇上庙宇、祠堂、家居、店铺高悬的匾额可谓琳琅满目。匾额是楼宇、堂阁的名称标识,是庭院民居的标志,是商号店铺的招牌。匾额多为长方形,金底黑字,黑底金字,或白底黑字,十分端庄醒目;制作精美,多用榉木、香樟木等木材,刻成榜书用金箔或泥金贴面。安康寺“西方圣人”,城隍殿“十目所视”,西社庙“乃脊西顾”,东社庙的“江北首社”等匾额,又是漫步古镇欣赏到的另一道风景

行走绍兴古镇, 水乡余韵-安昌古镇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银行

行走绍兴古镇, 水乡余韵-安昌古镇行走绍兴古镇, 水乡余韵-安昌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