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稳定性研究150起控制权转让:概念炒作趋热、各方蠢蠢欲动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 姜诗蔷

编辑丨李新江

2019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稳定性研究150起控制权转让:概念炒作趋热、各方蠢蠢欲动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频繁发生变动,这在现下流行的ESG投资理念中,并不是个非常正面的因素。

事实上,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ESG正在渐渐成为投资评估的重要因素。在ESG投资的负面剔除法里,这类上市公司,成了需要关注的重点。

时值2019年年末,“控制权转让”作为年度最关键的热点词汇,正在呈现出什么趋势?

随着2018年以来频繁曝出的质押危机、资金链告急等上市公司经营状态,一大批上市公司的原股东陷入危机,不得不谋求出路。

一部分人的危机,对于另一些人而言,则是巨大的机遇。

“黄金时期,市场可能会越来越活跃。”12月19日,北京某私募机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资产价格处于低位,这中间又有很多空间可以操作。”其坦言。

资产价格的波谷,带动的是多路资本在“明线”的角逐;所谓的“很多空间可以操作”,则成为资本掮客角逐的重要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俨然铁打的资本掮客,流水的生意经。

150起控制权转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2月中旬,共有150起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事项。

150起案例中,变更后实控人为国资的有62起,占比约为41%。

而除了国资之外,一些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接盘方还出现了不少资本市场熟知的面孔,譬如刘永好,解直锟等。

“上市公司原股东在市场环境出现变化后渐渐支撑不了公司的正常发展,尤其是一些公司前些年做了很多扩张,如今面临的境遇更是艰难。所以这些公司在背上大额债务难以处理之后,势必就需要引进大的资金方来给他们纾解。这也是为什么近两年控制权转让事件格外多的原因。”国泰君安证券一位投行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从上市公司角度来说,最终走到控制权转让这一步,或许也十分无奈。

几个月前,某刚刚敲定将手中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给地方国资的民营企业家就对本报记者感慨,其一整年经历的寻求资金过程的艰难与转让控制权后的轻松心态对比。

“民营企业在2018年以来面临非常大的资金压力,在年景好的时候机构都追着我们做质押,但是转头市场行情变了,大量质押也成了我们的包袱。最后不得已只能寻求外部帮助,但是这个过程也是非常艰难的,最终能确定下来,对我们来说可能还是幸运的那部分。”华北某上市公司高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事实上,国资在近两年股权转让市场尤为活跃。

近期案例来看,欧比特(300053.SZ)、英飞拓(002528.SZ)、仁东控股(002647.SZ)、康欣新材(600076.SH)等多家上市公司均是由个人控股股东变更为国资背景的控股股东。

这些公司背后涌现的国资则包括了珠海市、深圳市、北京市海淀区、无锡市、西安市等多个背景。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也恰好有这方面的需求。此前多地国企都流露出有对接上市公司资源的规划,尤其是现在这个阶段,很多上市公司的股权价格已经比较低了。”前述券商人士表示。

而从接盘方整合的需求来看,不少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让均是为满足其产业链上的布局规划。

譬如在长方集团(300301.SZ)控制权转让的案例中,南昌光谷在接手后就提出通过收购和入股LED行业上中下游企业等方式逐步释放产业链效应,同时围绕产业链进行一体化整合。

从市场方面来看,一体化的思路也能更快速度地响应和满足消费者需求。

又如包括东方园林(002310.SZ)在内的多家环保行业公司引入地方国资,其动机也隐含着国资对行业联动的诉求。

概念炒作趋热

在越来越多的控制权变更事件之下,二级市场也出现了一轮又一轮的炒作热潮。

“原本公司资金链危机是坏事,但是一旦有引入资方的预期或规划,市场就会对公司后续的改善抱以期望,自然会选择在此时搏杀市场机会。”前述私募机构人士表示。

譬如此前连续7日涨停的麦克奥迪(300341.SZ),就是在公布主要股东筹划股份转让以及控制权拟变更的相关事项之后遭到资金爆炒。

此前11月14日,麦克奥迪股东麦迪控股、香港协励行拟将其持有的麦克奥迪合计28%的股份转让给建投华科。建投华科的股东为中国建银投资和建银投资实业,二者分别持股99.78%和0.22%,其中中国建银投资由中央汇金100%控股。

龙虎榜数据显示,自11月14日之后,麦克奥迪11个交易日均登上榜单。

当然这一切少不了游资的身影。国盛证券宁波桑田路营业部、中信证券杭州市心南路营业部、东方财富拉萨团结路第二营业部等频繁上榜。

又如被“宝能系”盯上的南宁百货(600712.SH)。该公司在12月4日至12月13日迎来8连板,同样引发市场异动。

南宁百货在12月6日、12月10日、12月11日以及12月13日登上龙虎榜,前三个交易日均为净买入,12月13日则表现为净卖出。同样的,游资亦频繁穿梭其中。

事实上,利用这类消息炒作股价,早已是资本市场屡见不鲜的玩法。

“有些时候,二级市场私募机构,资金方、收购标的还有加在这中间的资本掮客都是参与者,”北京某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人士李雷(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过随着近两年监管趋严,这类其实也比较难操作。”

而另一方面,不少公司的控制权转让事件无疑是卖方研报中列出的好卖点,也进一步推动着市场情绪。

譬如就环保行业公司来说,此前的资金危机让不少机构都对行业避而不谈,但随着越来越多国资谋求控制权之后,带来的发展预期以及利好也颇受关注。

“困境中的转机。”某券商分析师这样定义。

“其实很多公司在披露相关消息后会出现股价上涨的情况,但后期能否延续并不好说。比如新的股东接手后是否能满足市场给予的预期,新股东的实力能否跟上,能否给上市公司真正带来业绩上的改观等等,这些如果难以实现,股价也难以持续。”深圳一家中型私募基金投资总监刘钊受访指出。

各方蠢蠢欲动

无利不起早。

就如前述机构人士所言,“市场已进入黄金时期,现在的机会,非常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在此前某地方国企入股上市公司的案例中,某知名大型券商就在其中担当了关键角色。

而对于谋求标的的资金方来说,通过收购股权接手上市公司,进而实现将旗下公司注入上市公司之中的需求,也在推进着市场热潮。

“如果收购之后不能完成资金方定增、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等需求,那这个收购的意义也就没了,而且不管是原股东还是新股东都会很难受,因为股价就上不去了。”李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此前一家地方国企接触我们,一个大背景就是该地提出了一个资产证券化比例的目标,所以借着他们本身的业务方向和优势,向我们寻求潜在标的。”北京某私募机构人士受访指出。

其透露,“在收购一家上市公司后,他们也还有下一步计划即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加速资产证券化进度。”

事实上,就今年以来市场情况来看,不少国资接盘上市公司后,上市公司方面的经营反馈亦比较积极,二级市场反应也比较热切。

记者统计数据显示,在142只股权转让概念股中,有98只个股今年以来截至12月13日的股价均为上涨状态,占比达到69%。

其中,还有9只个股的股价涨幅超过了1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华东一家环保行业上市公司中金环境,其国资方面新实控方委派的公司高管就表示,“入股上市公司是基于地方国资自身的产业考虑,并不只是做财务投资,首先解决原实控人遗留的问题,未来也会在相关项目和产业上更加关注。”

尤其是在当时的环境下,有了国资背书,上市公司在融资方面的需求也得到了较好解决。

“控制权转让后,公司最艰难的时候肯定已经过去。而且借助国资的力量,我们其实可以拿到一些新项目和新合作,对公司业绩提振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华北某上市公司董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