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猿聊聊,程序猿的中年危机,转型还是不转型!

最近找新工作找了半年,感触颇深。

听到过一句话,说“最好经常出来市场上看一看,哪怕不是真的要换工作,也要去市场上检验一下自己是否还有竞争力”。以前很不以为然,认为出来找工作有何难,只要自己能力够强,找工作还不是很简单的事。

呃,还真不是。

回忆一下我自己的工作经历,08年从创业公司跳槽去雅虎,算是我最后一次正儿八经发简历求职。之后虽然我换了很多份工作,但不是朋友推荐,就是被邀请,算起来,十年没有自己找过工作了。我已经忘了怎么找工作了。

老猿聊聊,程序猿的中年危机,转型还是不转型!

之所以以前我会对找工作不以为然,很大的原因是,我的想法很少,考虑的因素只有:

1、薪水

2、公司光环

3、职位。在职位方面,我考虑的很简单,我是个技术专家,我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深度,我要找一家不错的公司,给一个对得起我技术深度的级别和薪水。比如阿里p8,感觉似乎不错。

这个思路在过去的7年中,随着我工作内容的变化,不知不觉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个变化,让10年之后重新再找工作的我,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和困惑。

7年前,我从北京来到上海,去盛大创新院开始了内部创业,我的身份由一个标准的码农,变成了产品负责人。产品我来设计,当然技术实现也由我来落地,但此时,我思考的东西不再只是code了,还有产品和项目管理。

13年年初,我从盛大离开,开始联合创业。此时,我更要需要思考产品在市面上的核心竞争力,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团队伙伴是否靠谱,他们是否靠谱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存亡。

14年年底,创业失败,我去了1号店,级别还算很高,开始在大公司做高层管理,此时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一个大团队有活力,有存在感,有价值,如何激发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如何和其他团队平衡友好的合作。

15年下半年,随着1号店被沃尔玛全资收购,我跟随创始人连续创业,开始了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创业之路。这次创业和我在13年创业不同,13年创业我们还算小玩家,20多号人,而15年的创业,我们是D轮独角兽。在独角兽创业,我是很重要的核心高管,而我的个性很温和接地气,中层和基层的同学很多人愿意和我亲近。这让我很清楚地能看到高层的同学在想什么,中层的同学在想什么,基层的同学在想什么,不同背景的人思考问题的优点和盲点是什么。战略、组织架构、工作流程、盲点、熵值、抢地盘斗争、执行力、甩锅……像一幅浮世绘一样,尽收眼底。

如此的经历,已经让我回不去了。我没办法偏安一隅守着某一块安心当个小螺丝钉,梦想当一个大螺丝钉。而我感兴趣做的事,却机会寥寥,特别是我虽然一身经历,却全是生意失败的项目经历,没有商业成功案例可以替我背书。

我觉得职场上最艰难的处境之一,恐怕就是这样吧 —— 经历丰富,抬高了眼界的同时,提高了野心。野心提高了,职位和兴趣就自然地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需要新的技能,需要有相应的成绩背书。大多数人是懒惰的,不关心你成长了多少,有多大的潜力,热情一文不值,而失败经历也很廉价,重要的只有“成功案例”。有成功案例在身,就是最好的敲门砖,是雇主的信心来源 —— 是的,你的雇主自己也通常缺乏信心,他得靠你给他信心。

有同学会说,还有创业一途。恩,确实是。只是,为了创业而创业是愚蠢的,特别在我经历地7年连续创业之后,更加确定这一点。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你需要做好准备,这其中也包括谨慎有余,勇气不足的我。

老猿聊聊,程序猿的中年危机,转型还是不转型!

呃,写这么长,是想说什么呢?想说:

1、不转型,人到中年会越来越被动,转型,路很长,而且很不好走。

2、转型是条不归路,走了就回不去了。

3、都是锦上添花,鲜有人雪中送碳。求伯乐不如求已。

老猿聊聊,程序猿的中年危机,转型还是不转型!

我有一本很喜欢的书,叫做《谁动了我的奶酪》,很多时候,它是我精神上的灯塔,推荐给大家。和很多身边的朋友们聊,也都会遇到中年危机带来的焦虑感,只是很少有人会在公开场合表达出来。我是个矫情的人,做过不少矫情的事,希望继续矫情下去,成为一个有趣的灵魂。我想可以一直这么分享心路历程下去,希望能让那些感到中年危机的同学们看到,他们的迷茫和困境并不是他们的错,而改变需要勇气,也需要机遇。努力这件事可以争取,但机遇这件事,命中有一半。

by the way,我找到了一份还算不错的新工作,半年间也拒绝了一些很不错的工作。这不是一篇很丧的文章,我希望它是一篇真实的文章,最好还能有点暖。

有空,多聊聊心路历程和困惑吧。人生艰难,至少可以不那么孤独。对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