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和车企走得越来越近:到底还造不造车?
2016年9月之前,摩拜和ofo的投资人们曾把滴滴出行(以下简称滴滴)视作最大的“外部风险”:滴滴会不会自己做共享单车?如今,他们在出行领域又有了新的疑问:滴滴到底造不造车?
如果滴滴造车,则滴滴失去了轻资产模式的优势,但在竞争激烈的网约车领域,滴滴需要对车的资产和运力保持强有力的把控。
滴滴怎么走?
“洪流”
滴滴创始人程维说:“滴滴坚决不造车”,但事实上,这家出行巨头和车企走得越来越近。
滴滴在造车方面最新的消息是:和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大众集团成立合资公司。路透社报道称,大众将管理(“manage”)滴滴出行的部分车队,协助滴滴打造“专门”的服务车辆。初期大众将管理约10万辆滴滴车辆,其中三分之二将是大众旗下品牌车型;前期大众将持合资公司40%的股份,后期增持10%。
这意味着,滴滴由之前和租赁公司合作、借用社会存量资源的轻资产模式,开始尝试合资公司这种重资产运作的方式。
更早一点,滴滴联合了31家汽车制造、零配件制造、新能源、数字地图、车联网等领域的企业,组建了洪流联盟。这份合作名单上包括北汽、博世、比亚迪、零跑汽车、四维图新、国能NEVS、雷诺-日产-三菱、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威马汽车、蓥石汽车、众泰等企业。成立仪式上,一汽集团徐留平、北汽集团徐和谊、比亚迪王传福等车企巨头均到场站台,这个场面难得一见。
程维说:“开放赋能是会洪流联盟核心价值观。未来,滴滴坚决不造车,也不会谋求成为未来最大的汽车运营商。”——看,一副不与任何人为敌的姿态。
他还说,滴滴未来十年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共享新能源汽车运营商和智慧交通建设的引领者,将服务全球20亿用户,满足消费者50%的出行需求,推广1000万辆新能源共享汽车。
“异梦”
洪流联盟内部,各方存在利益冲突,已呈犬牙参差之势。
程维在洪流联盟成立仪式上发表演讲时,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就坐在台下。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首汽约车和嘀嗒出行的投资人,这两家公司分别在高端专车和出租车领域和滴滴竞争;李斌和程维分别投资的优信二手车和人人车则在二手车领域酣战。就在洪流联盟成立的前一天,李斌宣布出任嘀嗒董事长。他们的业务早已在对方的地盘上狭路相逢。
联盟的31家厂家之间本就有颇多竞争对手,而大部分整车制造商都没有把滴滴当成唯一的合作方,加入洪流联盟更像是符合自己利益需求的一次尝试,或者说,学习。
私家车增长受限后,奇瑞、吉利等本土车企都在考虑销售汽车之外的商业模式:从建立自己的汽车分时租赁服务开始,逐步发展移动出行业务,试图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从产业链下游走到上游。
这些车企积累了丰富的to B经验,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机会和消费者直接沟通,缺乏运营用户的经验。比如,在合资公司里迫切寻求控制权的大众汽车。
从目前披露的有限信息里,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大众不甘于担任“富士康”的角色。在大众与滴滴合资条件中,大众将有部分权限获取滴滴的大量用户数据,学到其不太擅长的出行服务商的能力。“为了在这个新生态系统里继续成功地扮演好汽车公司的角色,我们需要知道我们的客户到底是谁,他们的出行路线究竟是怎样,以及我们的战略应当如何制定。”大众高管说。
大众也没有把滴滴当成唯一的合作方。它除了建立了自己的移动出行品牌MOIA,还在两年前收购了Uber在欧洲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英国共享出行服务商Gett,并持有首汽旗下的GoFun共享汽车项目20%的股权。
联盟的另一个成员——威马汽车2018年4月就与海南省签约成立合资公司,计划于三年内在海南全省投放2000辆新能源汽车。
滴滴和车企都想要出行服务这块肉,他们注定了要在彼此的地盘上试探,挺进对方的腹地只是早晚问题。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可比把31家公司的LOGO放在大屏幕上复杂多了。
此情此景让人想起百度。它曾先后高调宣布与北汽、宝马、长安等车企联合探索自动驾驶技术,它和宝马的测试车甚至成功开上了北京五环,但最终还是因项目进程分手——在研发和进程上,也许车企和互联网公司很难达成一致。类似的问题,滴滴也得小心应对。
“可控”
滴滴的网约车模式无非是链接消费者和运力,但大搜车创始人姚军红认为:“滴滴最大的bug在于它的供给是不可控的”。
滴滴和数千家租赁公司建立了合作,但车的资产和司机都由租赁公司而非滴滴持有。造车也好,合作也罢,滴滴必须保证自己手中握有资产的控制权。
滴滴的确在尝试加码重资产,它和车企的关系正在得到强化。滴滴投资人王刚曾对媒体表示:“C2C的规模优势和B2C的品质保证都是用户要的,你不做,就一定有人做。”
“汽车强弱相关的产业参与者都在做网约分时无人驾驶汽车,但在这个事情上滴滴不会造车,因为时间点不合适、且不是专长,滴滴的专长是基于大数据的AI系统,可以为合作伙伴提供智能驾驶技术,所以这部分业务战略合作是比较高效的方式。”易观汽车出行行业中心资深分析师赵香说。
汽车行业正面临着重大变革——先从传统燃油车变成新能源汽车,然后从人工驾驶变成无人驾驶。智能化的汽车将是信息传递和处理的关键节点,其中有无限想象力。涌入网约车市场的企业们看重的并不一定是这个市场,而是在行业变革的关键时刻,掌握城市出行的话语权。
抢夺话语权的不仅有滴滴,还有美团点评、首汽、摩拜、嘀嗒、蔚来等,以及注意到出行巨大机会的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竞争和合作、冲突和选择、权衡和观望交织,一切才刚刚开始。
滴滴造不造车,在人人都在抢夺城市出行话语权的竞争中,变得更复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