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人被六千人打败, 对方才死了两个人, 成中国人的耻辱
这是一场甚少为人知的战役,对近代史特别关注的朋友会听说八里桥之战,八里桥在通州那块,原名永通桥。那座桥明朝就待在那里,那座桥南北走向,跨过通惠河,这座拱桥每块石头之间相嵌,中间的一道弯拱贯穿长虹,两边的小拱错落有致,桥与桥的连接十分牢固。
一八六零年天津大沽炮台失守,英法逼近北京的通州,在八里桥发生了一场激烈的鏖战,参战双方是:清军(3万人)VS英法联军(6千人),这个人数对比明显对清廷是有利的,换一个军事力量强悍的国家,就算手动也能把对方踩死,但是清军却不行……
两万四千的人数差距并没给猪一样的队伍带来信心,何况清廷还有一些让英国法国害怕的东西——骑兵。当然不是女真骑兵,是蒙古骑兵。
蒙古有剽悍的马队是英法联军害怕的,所以对付他们,英国人还是费了一番脑筋。
由于人的命只有一次,英国佬还是惜命的,所以他们跟法国佬商量了一下,决定用远程攻击武器对付这些马匹。现在已经不是冷兵器时代了,远程攻击就可以要他们的命了。
蒙古马队没想到英法会利用高科技武器对他们进行扫描,也没有针对这个训练马匹,当炮弹从炮筒里射出的时候,马匹发疯一样乱跑乱嚎,受到了惊吓,蒙古士兵也惊了,因为他们发现他们不是要被炮弹射死而是会被马踩死。
蒙古马队是清廷花重金请来打头阵的,现在蒙古马队拼命往回跑,清军愣了,接下来就体会到什么叫“瓮中捉鳖”了。清军本来以为三万人对六千是碾压式的胜利,结果却跟他们想象的大相径庭。
开战前清军首领僧格林沁把两万人的骑兵放在前面,炮兵两千放后面,步兵一万人,结果骑兵跑没影了,剩下六千打一万,应该没什么压力了。
这一万步兵中都是八旗士兵,很大腕,打仗本来就是走个过场没打算真的牺牲,发现自己性命不保,就赶紧拼命逃窜。其实英法炮兵技术有限,没有他们吹嘘的那么好,清军完全可以近身博弈,像日本人那样用大刀砍死他们。
三万多清军阵亡了一千多人,这么点的死亡率说明他们根本没全力以赴,大部分都溃逃了,死的连六分之一都不到。
不过也有清军不畏生死冲到前面所以被轰炸死了,这是少数,这些勇敢的英雄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并默默致哀。
英国《大不列颠全书》对这件事有过记载,说他们死了两个人,一个是英军,一个是印度兵,二十九个人受伤,这也是少数不畏生死的清军杀死的。
八里桥在国际上并不是背黑锅的,英国人在记录这件事的时候,也承认一部分中国人和鞑靼人不畏生死,没有一个后退,全部以身殉职。
不管怎么说,八里桥战役是一个悲剧,也是国际开始看低清军的一个开始。
清军在武器上确实比不上人家,技术也比不上,但是唯一的优势是人多。人多,但效率差,凝聚力不强,人心不齐,所以即使人数是敌军的五倍,却还是被打败了,令人感叹。
但是也有一些令人感动的故事,清军被俘后拒绝被救撕去绷带,炮台上是清兵用绳子将自己的腿和炮台绑在一起,指挥战争的清军两条腿被打断,还英勇无畏,清军被炮弹打断了手用绳子绑着接着战斗……虽然有很多溃逃的蒙古骑兵,然而这些中国人,当之无愧的是我们的英雄,虽然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在那座桥上,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些年轻的生命流星般陨落在寂寂无闻的八里桥上,但是那些惨痛的过往不会被人们忘记,也不应该被忘记。
英法联军虽然人少,但战斗力却不低,一支2000人的队伍战斗力是四倍于它的人数。
历史上人数少的灭掉人数多的战役比比皆是,这说明战争比的并不是人数。人数多少只是一个有利的条件,但不是绝对的,战争动员能力和战场上的效率才是第一位的。
更可恨的是当时清廷,腐败无能,最终输了江山,输了中国人民的骄傲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