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Cluster 5.0.4 集群部署
一、redis-cluster设计
Redis集群搭建的方式有多种,开始使用主从模式做集群,若master宕机需要手动配置slave转为master;后来为了高可用提出来(redis-sentinel)哨兵模式,该模式下有一个哨兵监视master和slave,若master宕机可自动将slave转为master,但它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能动态扩充;从redis 3.0之后版本支持redis-cluster集群.
2、节点的fail是通过集群中超过半数的节点检测失效时才生效。
3、客户端与redis节点直连,不需要中间proxy层.客户端不需要连接集群所有节点,连接集群中任何一个可用节点即可。
4、redis-cluster把所有的物理节点映射到[0-16383]slot上(不一定是平均分配),cluster 负责维护node<->slot<->value。
5、Redis集群预分好16384个桶,当需要在 Redis 集群中放置一个 key-value 时,根据 CRC16(key) mod 16384的值,决定将一个key放到哪个桶中。
1、redis cluster节点分配
现在我们是三个主节点分别是:A, B, C 三个节点,它们可以是一台机器上的三个端口,也可以是三台不同的服务器。那么,采用哈希槽 (hash slot)的方式来分配16384个slot 的话,它们三个节点分别承担的slot 区间是:
节点A覆盖0-5460;
节点B覆盖5461-10922;
节点C覆盖10923-16383.
获取数据:
如果存入一个值,按照redis cluster哈希槽的算法: CRC16(‘key‘)%16384 = 6782。 那么就会把这个key 的存储分配到 B 上了。同样,当我连接(A,B,C)任何一个节点想获取‘key‘这个key时,也会这样的算法,然后内部跳转到B节点上获取数据
新增一个主节点:
新增一个节点D,redis cluster的这种做法是从各个节点的前面各拿取一部分slot到D上,我会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实验。大致就会变成这样:
节点A覆盖1365-5460
节点B覆盖6827-10922
节点C覆盖12288-16383
节点D覆盖0-1364,5461-6826,10923-12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