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精神进军营: 有一种整齐叫部队食堂
兵心连党心,哨位连北京。
为充分展示十九大精神进军营涌现的新实践、新举措、新风采。近日,武警部队政治工作部在中央网信办和军委政治工作部网络舆论局有力指导支持下,组织策划了“我在哨位上向党报告·网络面对面”系列采访宣传活动,20余家中央主流网媒和商业网站的编辑记者,来到东海之滨,跋涉西部天山,登上南海三沙,走进神州北极,踏上中原郑州,深入武警部队位于祖国东西南北中5个具有地标特点的执勤哨位,切身感受武警官兵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火热场景,现场聆听武警官兵在哨位上向党报告的铮铮誓言!
央广军事漠河12月3日消息(记者彭洪霞)部队食堂似乎是“强迫症”的天堂。近日,央广军事记者跟随“我在哨位上向党报告”采访团探访了武警漠河县中队食堂,见识了兵哥哥的完美“强迫症”,感受到了军营里的整齐划一之美。
武警漠河县中队食堂不大,面积大约四十平米左右,小小的储藏室也仅有十多平米。司务长唐守龙带领炊事班官兵,把储藏室收拾得整整齐齐,蔬果也化身听口令的“战士”,两“蔬”成行三“果”成列,纪律严明。
记者在储物室看到蔬菜多是洋葱、青椒、西红柿,新鲜的叶菜很少。漠河县中队地处我国最北端,年平均气温仅3℃(-5.5℃),最低气温零下54.5℃,冬季从9月一直持续到次年5月。当地老百姓编了一段流传甚广的顺口溜“吃水用麻袋,开门用脚踹,五月六月吃干菜”,形容漠河自然环境的艰苦。
气候寒冷,蔬菜完全靠外运,在有限的经费内,官兵们夏天开荒种菜,开展农副业生产,冬天抓好冬储冬藏,自己动手晾晒干菜,中队每年晾晒干菜上百斤、冬储菜上千余斤,腌制小菜四千余斤,确保官兵吃饱吃好吃出营养。
战士尹航告诉记者,中队严格落实“1126”、“6211”饮食保障模式,一个鸡蛋、一杯牛奶、两种主食、六个小菜品。战士们嘴馋的时候,还可以跟司务长点菜,“告诉司务长爱吃什么,司务长就会给做。”
在部队一个好司务长顶半个指导员。司务长唐守龙来自山东,在中队一干就是13年,先后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010年荣获总队优秀士官人才三等奖。妻子周婷婷远在山东老家,一人带着幼子,照顾生病的公婆。
记者来访这天,唐守龙和妻子进行了视频通话,视频那边周婷婷讲起生产时丈夫不在身边的无助,两人隔着屏幕都流下了眼泪。
今年春节前,周婷婷辗转千里来漠河看望唐守龙。来到部队,周婷婷到食堂帮厨,给战士们包饺子,做菜,为战士缝补衣服。春节会餐那天,中队全体官兵拿着饮料来敬周婷婷,周婷婷的眼泪夺眶而出,此时此刻她读懂了丈夫的事业。周婷婷说:“爱情不仅是花前月下的漫步,也是在相互理解中携手前进。”
去年,炊事员倪鑫荃回家探亲,为了提高厨艺,硬是在饭店当了20天学徒。他一边端盘子,一边默记师傅们做菜的细节,20多天后,倪鑫荃带着学来的40多道家常菜烹饪技巧回到了中队。当天中午,他为官兵制作了松鼠鱼、烧三宝、蛋黄焗南瓜三道菜,被一“抢”而光。
多年来,漠河县中队形成了一个传统,炊事员都要有绝活,厨艺上精益求精,中队食堂年年被上级表彰为先进食堂,参加炊事技能比武每次都得第一。
储藏室内的苹果分两层摆放的整整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