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冲浪AI|人工智能撬动智慧医疗 催生诊疗新方式

来源:新民晚报

原标题:上海冲浪AI|人工智能撬动智慧医疗 催生诊疗新方式

上海冲浪AI|人工智能撬动智慧医疗 催生诊疗新方式

仁济医院的钛米机器人 医院供图

不久前,科大讯飞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人工智能“智医助理”机器人参加了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测试,并取得了456分的成绩,超过360分合格线,属中上水平。这是否预示着人工智能将全面改写传统医疗?

在上海的多家医院,人工智能(AI)已应用到医学影像识别、疾病辅助诊断、外科手术、基因测序等方面,成为“超级助手”。上海拥有全国领先的医疗资源和人工智能人才资源,同时为人工智能发展营造了有利环境。

机器“看”病媲美专家

斯坦福大学教授杰瑞·卡普兰认为,“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心中的理想医生是一位精通所有专科领域的超级医生,他掌握着所有最新的医疗信息以及最佳的实践经验及方案。”在AI助力下,“超级医生”或许会变为现实。

今年8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沃森肿瘤智能联合会诊中心迎来沪上首位“超级医生”——沃森。只要告诉沃森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癌症分期、局部复发、化疗方案、病理分期、癌症转移等具体情况,短短10秒,沃森就会给出治疗方案,并注明出处和依据。十院曾邀请沪上多位肿瘤专家进行“人机大战”,结果沃森给出的治疗方案符合度超过90%。

辅助诊断以外,机器读片有着更现实、紧迫的需求。在上海,各大医院每天产生海量的数据,其中85%-90%的数据是CT、核磁共振、B超的医学影像数据,机器可通过已有的图像快速学习,达到对医疗图片的自动判断。不久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在全国范围内首批引进一套全球领先的甲状腺超声计算机辅助侦测系统“安克侦”,人机大战读片的结果是打成平手,但机器的效率高出不少。

上海冲浪AI|人工智能撬动智慧医疗 催生诊疗新方式

十院的沃森系统 医院供图

挖掘“大数据”价值

大数据价值挖掘是人工智能最先改变的医疗场景。长征医院眼科与医疗领域人工智能企业Airdoc合作,研发了多款医学影像筛查系统。眼科主任魏锐利介绍,双方收集了数十万的眼底影像数据,并且经过多位眼科专家的分开标注,选择了共同标注作为标准,达到主任医师的水平。与之相似,爱尔眼科医院也利用临床大数据资源研发出一套眼科智能诊断系统,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诊断准确率达到 93% 以上,达国际领先水平。这些系统实现了人工智能的先行识别和建议,大大提升了疾病的诊断、随访和并发症监控的效率和准确度。

2006年进入中国的手术机器人“达芬奇”曾给外科手术带来颠覆性革命。不过,“达芬奇”依旧停留在医生动鼠标,机器人“操刀”的阶段,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工智能。这几年,医疗领域人工智能产学研进入集中爆发期,极大提高医学数据的测定和分析过程的自动化程度,还解决了不少难题。仁济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刘建军介绍,以前为了减少对医护人员潜在的辐射危害,医生护士每次进病房都要穿上铅衣,临床上通常将一周内需要服用的药物一次性发给患者,通过监护视频和对讲设施与患者交流。今年9月,仁济医院在上海首批引进钛米机器人,它随时进出隔离房间,通过人脸或胸卡的认证后完成发药,呼叫患者姓名,再通过人脸识别确认患者身份并语音确认,并自动打开药箱,播放服药通知。刘建军说,该机器人不仅为带有放射性的患者提供精准服务,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职业伤害。

上海冲浪AI|人工智能撬动智慧医疗 催生诊疗新方式

六院的人工智能读片系统安克侦医院供图

“人机协同”直击痛点

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作为医学高地的上海,发展人工智能的步伐领先,打造一批“智慧医院”,助力“健康上海”的建设,也为医学薄弱的地区补上短板。一些患者不必长途跋涉来就诊,就可以把信息通过网络发送到机器端,机器判断以后把结果再发送回去。“沃森无情无义但有理有据,能够帮助医生为患者制定规范化治疗方案。”十院瘤科主任许青认为,将来,“AI+医生”可以使边远群众也享受到城市三甲医院的远程精准医疗服务。

几个月前,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治疗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体系。魏锐利认为,当AI和医疗充分应用,将会推动整个医疗行业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好的人工智能模式值得推广辐射,发挥更大功效。据他介绍,Airdoc在静安区、徐汇区的多个社区卫生中心有序试点展开。同时,该系统部署在执行远洋军事任务的医院船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