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质量参差不齐 农村电商繁荣背后有隐忧
刘国信
“城里孩子吃的是‘康师傅’,农村孩子吃的是‘康帅傅’。”在以往的新闻报道里,人们常常能看到,很多冒牌产品在农村市场招摇过市。近年来,随着管理的不断规范,冒牌产品在农村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事实上,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不仅给农民的消费购物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且通过网上销售农产品也让农民获得了收益。有数据显示,目前农村用户手机上网的比例已达84.6%,农村居民对网购的接受率超过八成, 2015年,农村地区电商交易额达到3530亿元,同比增长96%。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预测,2016年农村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4600亿元。但应当看到,目前农村电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如特色产业规模小、产品数量不足、质量参差不齐,自身基础设施差、冷链物流难配套、运维成本高企等问题突出,亟须解决。
电商发展过快,带来了“收购难”问题。目前在许多地方,由于特色农产品供应量不足,形不成规模效应,以至于农村电商突飞猛进后,愈发凸显“产量短板”。农产品生鲜电商的高成本投入和“篮子装不下、车子拉不走”的尴尬局面,成了制约农村电商尤其是生鲜电商发展的瓶颈。产业规模小、生产缺乏统一标准、产品质量难以控制、品牌意识差,成为当前农产品电商生存面临的主要问题。只有实现规模化生产,通过品牌化运作和企业化整合,提升农产品产量、质量,才能充分发挥电商的经济效用。
要把互联网的信息优势变成农民手中的真金白银,还要看农产品本身的竞争优势和物流产业的发达程度。我国每年运输途中腐烂变质的水果、蔬菜等食品价值近千亿元,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冷链物流体系,仅靠互联网很难减少这些浪费。我国目前有4000多家生鲜电商,其中95%的企业处在“赔本赚吆喝”的境地,主要原因就是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成本过高。中物联冷链委秘书长秦玉鸣表示,冷链物流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冷链物流目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冷库总容量为3710万吨,冷藏车总保有量约为9.3万辆,平均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滞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数据表明,2015年,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流通率为95%,果蔬冷链流通率为98%,而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只有10%、26%和38%。冷链缺失不仅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也成为生鲜电商发展的“拦路虎”。只有政府、行业和企业共同努力,建立起完整的冷链物流链,再加上电商的信息流,才能真正打通生鲜农产品价值链。
国产农产品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标准。国内绝大多数农产品由一个个散户种养,从种子、肥料、饲料到种养殖过程,都是凭借自己的经验随心而行。农产品收获以后,农户的分拣意识也极为欠缺,大的小的、好的坏的,统统收进一箩筐。这样的产品,在市场上只能按照劣质品定价。无标准、无分拣,是导致低价的表面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是国内绝大多数农产品没有品牌,只能卖“白菜价”。当然,有了品牌,还需要一个关键的保障——质量溯源。
近年来,各地为了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都在规划建设电商产业园区,但是不少产业园区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前期招商理想,后期运营困难,部分电商产业园难以为继,有的甚至刚建起就面临关门的窘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毕竟,电商产业园的基本功能是优化实体经济,如果没有相应的实体经济与其对接,衰败是必然的。电商对于传统农业来说,最大的优势是信息互通,可以让买家看到好产品,让农民看到市场。同时,电商可以为农村带来规模化生产的新理念,成为品牌经营的新手段。反之,如果电商和产业、市场建设“两张皮”,电商产业园就难以生存。农村电商产业园的建设要谨慎,说建就建只会导致同质化竞争,有园子无创造、有园子无产业、龙头企业少、缺乏叫得响的品牌,只会导致产业园最后沦落为空置的商铺。
背靠农村、面向市场,电商是“金钥匙”。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品牌化运作、企业化整合,农村电商与农业产业生产紧密结合,就会发挥最大能量,带来产业升级新契机。
相关推荐
昨日,和田地区策勒县委副书记、县长肖开提·亚生说。从11月21日起,肖开提·亚生带着策勒县相关部门奔波在天津市的各大展会上,大力推介策勒县红枣、核桃等优质农产品,零售出60多吨,签下订单7000多吨。
昨日,和田地区策勒县委副书记、县长肖开提·亚生说。从11月21日起,肖开提·亚生带着策勒县相关部门奔波在天津市的各大展会上,大力推介策勒县红枣、核桃等优质农产品,零售出60多吨,签下订单7000多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