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最思念认可的三国人物!

毛泽东之所以被世界各国推崇,无外乎他是一个兼具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于一身的旷世伟人,尤其是率领众多坚信共产主义信念战友们,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打败了侵略者,缔造了一个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救劳苦大众于水深火热之中,并将新中国不断推向世界民族之林。

建国后的毛泽东,尤以擅长治国理政为要,“治大国于烹小鲜”。纵观毛泽东治国理政的雄才伟略,我想多是博览群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结果所致。而在毛泽东博览的群书中,对于如何掌握政权、统治天下,尤以《资治通鉴》为要;而如何善用人才、治国理政,尤以《三国演义》为纲。

建国后,毛泽东对《三国演义》情有独钟,从1906年13岁读《三国演义》到1976年9月逝世,毛泽东评读三国历史整整70年,他读三国历史持续的时间之长、评三国历史涉及的范围之广,均为世所罕见。毛泽东仔细评点三国人物多达30多人,有推崇的曹操,有褒贬的刘备,有谈的最多的诸葛亮等。而在三国众多的历史人物中,我想最受毛泽东思念的人物,便是郭嘉。

毛主席最思念认可的三国人物!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鉴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认为接班人应该具备“又红又专”的素质。1957年10月9日,在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指出:“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一定要反对不问政治的倾向;但是,专搞政治,不懂技术,不懂业务,也不行。我们的同志,无论搞工业的,搞农业的,搞商业的,搞文教的,都要学一点技术和业务。……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这是毛泽东重视人才、搞好接班人的“又红又专”的一次著名谈话。

1959年,“大跃进”的一些“偏差”,已使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年春天,毛泽东一度潜心研读《三国志》,试图从中获取历史经验。他结合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评点三国人物,谈的最多的就是曹操的谋士郭嘉。

3月2日,毛泽东在郑州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详细介绍了郭嘉,几乎把《郭嘉传》里的描写郭嘉为曹操谋划的史实都复述了一遍。他说:三国时,曹操一个有名的谋士叫郭嘉,27岁到曹操那里当参谋,38岁就死了。赤壁之战时,曹操想他,说这个人在,不会使我处于这种困难境地。许多好主意就是他提出的。比如,打不打吕布,当时议论纷纷。那时袁绍占领整个河北和豫北,就是郑州以北,曹操在许昌,吕布在徐州。郭嘉建议先打吕布。有人说,打吕布,袁绍插下来怎么办?郭嘉说,袁绍这个人多端寡要,见事迟,得计迟,不要怕,袁绍一定不会打许昌。于是曹操就去打吕布,把吕布搞倒了。如果不先打吕布,如果吕布跟袁绍联合起来同时攻击,曹操就危险了。郭嘉这个计策很成功。然后又去打袁绍。袁绍渡了黄河,在郑州与洛阳之间曹操打胜了。接着引出是不是去打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的问题。郭嘉说不要打,我们回师,假装打刘表,把部队摆到许昌、信阳之间,他们一定要乱的。果然,曹操的军队一挪动,几个月,两兄弟就打起来了。袁尚把哥哥保卫在山东平原(德州),哥哥眼看着要亡党、亡国、亡头,就派了一个代表叫辛毗的,跑到了曹操这里来求救。曹操去救,乘势夺取了安阳,消灭了袁尚的部队,袁尚本人跑到辽东去了,然后再去消灭了袁谭。

毛主席最思念认可的三国人物!

毛泽东为什么在这种时候大谈郭嘉呢?他明确指出:现在我是借郭嘉的事来说人民公社的党委书记以及县委书记、地委书记,要告诉他们,不要多端寡要、多谋寡断。谋要多,但是不要寡断,要能够当机立断。端可以多,但是要拿住要点。

同年7月11日晚,毛泽东在庐山与周小舟、周惠、李锐谈话时,说到1958年经济计划被搞乱了,紧接着说:国乱思良将,家贫念贤妻,这是《三国志·郭嘉》上的话。曹操在赤壁之战吃了大败仗,于是想念郭嘉。其实,《郭嘉传》中没有这句话,是毛泽东记错了。不过由此可以推想毛泽东当时的心态。郭嘉是曹操身边的重要谋士,被曹操称为“奇佐”。有郭嘉在,曹操就不会犯错误。经济计划之所以乱了,是因为没让陈云这样的“奇佐”管经济,所以他又想起陈云来了。

当时毛泽东为什么以郭嘉比喻陈云呢?因为陈云与财经工作结下不解之缘,是从延安时期财经困难中毛泽东提议陈云去做财经工作开始的。建国之后,毛泽东多次称赞陈云主持全国财经工作的才能和业绩。开国之初,毛泽东对陈云在稳定物价、统一财经中的突出表现称之曰“能”,并说:平抑物价、统一财经,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毛主席最思念认可的三国人物!

七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推举陈云为中共中央副主席的候选人时说:“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到要点。”毛泽东这脱口而出的一席话,是对陈云的全面评价(包括财经工作在内):“好人”、“公道”,是指陈云的品德:“能干”是指陈云的才能:“看问题有眼光”、“尖锐,能抓到要点”和“稳当”,鲜明地点出了陈云主持全国财经工作所表现的“战略家”和“稳扎稳打”的特点。

在反对高指标问题上,1959年4月2日,毛泽东称赞“陈云同志的话是很正确的。”“真理在这一个人手里。”这年6月24日,毛泽东在去长沙的火车上同王任重谈话时说:“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陈云同志对经济工作是比较有研究的,让陈云同志来主管计划工作、财经工作比较好。” 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说:“社会主义经济,对于我们来说,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他称赞:“陈云同志,特别是他,懂得较多。”“他的方法是调查研究。”

毛泽东已经离开我们35年了,他的许多治国方略至今想起来,仍然耳边作响。治国,不但需要有智慧的政治家,尤其需要懂得管理的经济家、战略家。尤其在经济全球化、资本市场化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当下,没有雄才伟略、慧眼识珠、才尽其用的胸怀,经济社会发展就很难谈到“稳扎稳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