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战争的利器-T34中型坦克

T-34坦克是二战期间苏联研制出来中型坦克,被公认为二战最好的坦克。火力、防护、机动以及易生产性,达到最佳的均衡状态。在1941-1942年间,T-34的性能全面压倒当时德国大多数坦克。产量极大,从战争期间一直到50年代一共生产了84000多辆,其型号主要为两种:安装76.2毫米坦克炮的T-34/76坦克和安装85毫米坦克炮的T-34/85坦克。

卫国战争的利器-T34中型坦克

T-34坦克车体是焊接制成的,共分3部分,驾驶员和机电员位于车体前部,战斗舱上车体中部,车体后部装有发动机和传动装置。炮塔为铸造结构,位于车体中部上方。T-34/76采用空间狭小的双人炮塔,一般为炮手兼任车长,其他也有装填手,甚至驾驶兼任车长的情况,大大降低了战斗效率。T-34/85炮塔里有3名乘员,车长在左边,炮长在车长前下方,装填手在右边。

经过战斗证明,双人炮塔人机效率根本无法跟上战场需求。大幅降低了T-34火炮的实战射速。与三人炮塔的德国IV号坦克相比,T-34/76的理论射速并不算太差,但实战中的射速往往只有前者的1/3甚至1/4。尽管76毫米炮远远强于超过1942年以前的德国50毫米、75毫米坦克炮,但指挥和射击效率失调,导致T-34难以充分发挥其火炮威力。

卫国战争的利器-T34中型坦克

当欧洲各国的坦克炮还停留在37-50毫米的水平,只有法国B1和德国IV号装备了75毫米短管炮时,T-34坦克就装备了一门76毫米L/30.5 L-11坦克炮,到1941年又换装了76毫米F-34型L/42加农炮。F-34型加农炮使用普通穿甲弹时,500米距离上可穿透69毫米均质钢板,1000米距离上可穿透61毫米钢板,当时的德国坦克没有任何一款型号能够抵挡这样猛烈的火力。F-34加农炮还可发射高爆和破片弹攻击软目标,因此具备支援步兵进攻的能力。一辆T-34坦克通常备弹77发,包括19发穿甲弹,53发高爆弹,和5发破甲弹。1943年改进型T-34的容弹量增至108发。

T-34坦克无论在装甲、火力还是动力方面都堪称均衡。车身装甲厚度都是45毫米,和德国的III、IV号坦克相当,但正面装甲有32度的斜角,侧面也有49度。炮塔是铸造而成的六角型,正面装甲厚度60毫米,侧面也是45毫米,车身的斜角一直延伸到炮塔,因此T-34从正面看几乎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斜面装甲有两点好处,首先炮弹击中后容易弹开(即"跳弹"),威力大减;其次,根据美国穿甲弹公式,倾斜角度一定,穿甲弹穿透力与口径大小成正比。因此被德军75毫米炮射击时,T-34坦克45毫米厚32度斜角的正面装甲,防护能力相当于130毫米,而49度斜角的侧面装甲也相当于100毫米。这样的正面装甲,直接导致1941年德国坦克装备的任何火炮在500米距离上都无法击穿,只有德国的88炮能阻挡。

卫国战争的利器-T34中型坦克

苏联设计师莫罗佐夫特地为T-34研制了著名的12缸39升V-2柴油发动机,功率500马力,使其公路最高时速达到55千米/小时。V-2柴油机的体积为1.87立方米,整个马达部分体积为4.4立方米,其发动机辅助设备和散热器布置较为紧凑 。V-2柴油发动机的另一个优点是省油,T-34坦克油箱容量460升,车身两边各挂一个容量39升的后备油箱,行程可达540公里。相比之下,德国IV号坦克只有160公里的最大行程,而虎式坦克跑100公里就得加油。另外柴油挥发性差,故常温下不能被普通火焰点燃大大提高了可靠性。不像谢尔曼一样,被击穿后基本都是着火殉爆。

卫国战争的利器-T34中型坦克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正式爆发。战争爆发初期,苏联拥有坦克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全苏拥有坦克25000辆,主要包括T-26、BT系列轻型坦克,T-28中型坦克、T-35重型坦克,以及最新型的T-34中型坦克,KV-1、KV-2重型坦克。虽然数量庞大,但是其绝大多数为T-26、BT等旧式坦克。与苏联相比,德国投入进攻的3600辆坦克,大多数为I号、II号、35t、38t轻型坦克,基本不具备坦克战能力。而德军较为先进的III号坦克在东线战场只有960辆左右,IV号坦克在东线则只有400余辆。但德军战术得当,在初期给苏军造成了巨大损失。

T-34/76于1941年6月22日在白俄罗斯格罗德诺首次参战,在此后一系列战斗中德军竟找不到可以与之抗衡的坦克,这就是“T-34危机”,导致了德军大量坦克的过时,被迫推出更新型的坦克以应付局面。双方坦克性能相比,T-34和KV-1都拥有76毫米炮,可在500米外击穿德军III号、IV号坦克30-50毫米的前装甲。德军反坦克威力最大的III号坦克50毫米L/42炮,要在100米内才能对T-34的45毫米倾斜装甲造成威胁。KV-1坦克正面装甲达75-90毫米,侧后方装甲也有60-75毫米,令当时德国任何坦克炮都无能为力。至于IV号坦克的75毫米L/24短管炮,威力更加贫弱,100米内也难以威胁T-34。

对于德国人来说,也对T-34坦克十分青睐。在1941年到1945年的东线战斗中,德军缴获了几百辆各种型号的T-34。大多数是T-34/76(A型至F型),相反只有少量T-34/85。一旦德国人获得完整的T-34就立即刷上铁十字加入德军服役。

卫国战争的利器-T34中型坦克

随着德军投入全新的虎式、黑豹、携带长身管坦克炮的IV号坦克,T-34/76在面对德军装甲部队时显得越来越脆弱。为了对付德国出现的新型坦克,1943年秋T-34坦克开始改装85mm火炮,并增设一名炮手,取代原本车长兼任的炮手工作,让车长专注于指挥与敌情的搜索上。T-34/85的炮塔随装甲和火力的提升变的更大,被德国坦克兵称为“大脑袋T-34”。

T-34/85是苏联人最值得骄傲的中型坦克,机动性能良好,耐用性是德军坦克所达不到的。T-34/85中型坦克装备一门85毫米/56倍口径ZIS S-53式坦克炮,威力巨大,可以在1000米的情况下击穿102毫米的钢板(用碎甲弹时穿甲力达到110毫米),远远强过美国人的装备短管76毫米炮的M4谢尔曼(M4穿深为89毫米,后期M4A3长身管76毫米炮威力与85毫米火炮相当),而85毫米坦克炮也是二战德军最为恐惧的中型坦克炮之一。T-34/85坦克还有2挺7.62毫米的DT机枪,具备了强有力的近战能力,连德军的反坦克步兵也很难接近T-34坦克。

卫国战争的利器-T34中型坦克

T-34/85成为后期苏联坦克部队的主要装备,同“黑豹”相比火力和装甲虽然稍有不及,但性能可靠、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全重也大大小于豹式,产量却大大增加,只T-34/85战时就生产了超过18000辆,更别提T-34其他型号的产量,从整体作战能力上压倒了德国坦克,达到了T-34系列坦克的完美境界。是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产量最大的坦克类型。远远超过德国所有坦克的总和,成为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