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有利网创始人兼CEO吴逸然丨利他哲学 成就互联网金融领军企业
北京中关村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的发源地。在中关村的众多互联网企业中,创新型P2P理财平台有利网凭借小额分散的模式、普惠金融的方向、首重风险担保的风控体系,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领军企业。
8 月末,记者在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中心 24 楼采访了有利网创始人兼CEO吴逸然。这位毕业于北大哲学系的 85 后CEO喜欢独处思考,外表谦虚沉稳不张扬,内心却张力饱满极有魄力,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互联网金融十年博弈,一大批平台涌入,一大批企业退出。吴逸然创办有利网,短短五年时间便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绝非偶然。
从创业初期几十名员工挤在一间办公室里的作坊式企业,到逐步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引领者,有利网如今的成绩离不开掌舵人的智慧、勇气、胆识,以及他所推崇的“利他哲学”。
或许是吴逸然学哲学的背景使然,他把“投资者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有利网的企业理念,这是一种利他经营方式,也是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核心概念,稻盛和夫认为,以“利他之心”经营企业,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幸福,服务客户,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这是超越行业、超越国界的“真理”,是决定企业盛衰的关键。
有利网承载着吴逸然的“信贷工厂”创业梦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在有利网获得更优质生活。他把“有利”两个字解读为:对客户有利、对员工有利、对社会有利,这与稻盛和夫所讲的“利他之心”异曲同工。
在吴逸然看来,“利他”是人生哲学,也是经营哲学,是企业竞争力的源头。企业只有做了有利于员工、客户和社会的事,才会得到同样的有利回报,经营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吴逸然有利网创始人兼CEO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哲学学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硕士,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师从曹凤岐教授、张峥教授从事中国银行市场、证券市场以及普惠金融的研究。 2012 年创立有利网,担任有利网首席运营官,负责公司金融业务体系的搭建、风险管理业务体系的搭建、核心金融产品的设计及相关的金融业务人才梯队的建设工作, 2015 年担任有利网首席执行官,并当选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副会长。
《中国故事》:很多互联网精英给人的印象都是天才,有的读书时一直跳级,有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您大学就读于北大哲学系,现在从事互联网金融行业,是不是也属于少年天才型的创业者?
吴逸然:有冒险精神,胆子比较大,这些是我身上的标签,但我觉得我智力一般,棋牌类和一些数字类的游戏,我经常比不过别人,所以我肯定不是少年天才型的人物。我本科学的是物理学,后来转学哲学,研究生读的是金融学,所以,我的职业也不算偏离专业。
我读书时没跳过级,不过成绩也还可以,大学期间我养成了凡事多了解多探索的习惯,相对专才而言,我可能更偏通才一点,当然我也不觉得自己是个通才,只能说我要求自己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了解信息要尽可能全面。现在,我平时除了了解金融方面的信息外,也会关注实体经济、零售行业、物流仓储等行业的信息。因为,金融行业本质上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只了解金融行业的信息远远不够。
除此之外,基于个人爱好还会看一些公司业务之外的书籍,比如说生物学或哲学类。
我不是天才型的创业者,我觉得做成任何事,第一是需要掌握足够的信息,第二是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能把不相关的事情组合起来让他们产生联系。
《中国故事》:您当初创业,为什么会选择互联网金融行业,当时对未来有何期许?
吴逸然:这个问题很多人问过我,其实不存在选择,我要上研究生之前就想通了,我对物理和哲学都很感兴趣,现在书架上一直放着哲学类的书,但当我想到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的时候,我很清楚自己并不想当一名哲学老师,或者搞哲学研究。
我天性胆大爱尝试,想做一些有挑战的事情,希望能在商业上有所拓展,随后我就去了光华商学院进修,一方面是读万卷书,另外一方面更要行万里路,在光华更容易跟各种各样的实践者接触。当时还没毕业,我在一个类似有利网的公司实习,后来有几个老乡准备创业,要拉上我一起干,后来毕业也就没去找工作,直接创业了。
创业之初也没有想未来要做多大,胆子大愿意尝试,一股脑扎进去拼命地干,正好赶上互联网金融红利,公司也就这样一点点做起来了,当时的冲劲和干劲让我只会一直向前,并没有时间或机会做选择题。
《中国故事》:“有利”二字有不同的解释,您和其他几位创始人给公司起名“有利网”,是不是也有某种特殊的寓意?
吴逸然:创业初期给公司起名为有利网,当时只是基于字面上的含义,就像淘宝网,指的是能够在上面淘到一些价廉物美的东西,我们的有利网,因为是理财网站,初衷是希望用户在我们的平台上有所收获,有利可图,所以就给它起名为有利网,待公司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我们又赋予了它一些新的含义。首先要对客户有利,其次要对员工有利,最后要对社会有利。有利网的企业理念是投资者的利益高于一切,但我们想努力做到不仅仅让理财的投资者有利可图,也要让企业员工在有利网的平台上体现和实现个人价值,当然也需要确保股东的收益价值,最终,有利网希望能努力履行社会责任,创造价值回报社会。
《中国故事》:作为一家创新型P2P理财平台,有利网自上线以来发展迅猛, 2016 突破了 300 亿成交额,目前运营状况如何,您是否觉得企业发展速度有些过快呢?
吴逸然:互联网金融刚刚兴起那几年,处于红利期,很多企业把握住了红利,发展比较迅猛。不过,像钢铁产能过剩、水泥产能过剩一样,互联网金融也有它产能过剩的时候。去年的互联网金融创业者很辛苦,整个互联网金融都笼罩在重重危机之下,既要积极进取,又得小心翼翼,去年之前是比谁跑得快,从去年到今年,监管是主题,是比谁能稳得下来。我的宗旨是宁愿走得慢一点,也要走得稳,我选择的路可能要比别人辛苦,但至少内心是踏实的。
2016 年 8 月 4 日对于有利网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后台统计数据显示成交额突破了 300 亿,今年大约是 500 多亿,用户数量也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左右,发展速度确实很快。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很多人对交易额已经不那么敏感, 100 亿、 200 亿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数字而已,从 300 亿变成 500 亿让人觉得数字上变化很大,但其实这就是我们的正常速度,我们现在也是用 300 亿之前的速度在平稳增长,但我们依旧想要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通过持续的创新,让更多渴望通过理财改善生活的人,通过我们的平台、我们的服务、我们的产品,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从而拥有更加美好的品质生活。
《中国故事》:创业过程中,您觉得哪些人对您影响比较大?
吴逸然:创业过程中不断有贵人相助,这些贵人分两方面,一方面是在术的层面帮助过我的人,这些人中有我的合作伙伴、公司的同事;还有一类贵人是在道的层面,他们从思路和理念上启发了我。有些人,甚至素未谋面,像我崇拜的马云先生、任正非先生等,他们的成功经验,都让我深受启发,这些贵人对我影响更大。另外,还有一些古往今来的圣贤,一些大思想家、政治家,他们的思想和面对困难时的态度,都给过我很大启发。
《中国故事》:马云在一次访谈中说过“作为CEO,需要用自己的智慧、胸怀、眼光来管理领导自己的企业”,您作为有利网的CEO,您觉得员工忠诚于企业的理由是什么?
吴逸然:我觉得作为员工,不是忠诚于企业,而是要忠诚于自己。本质上我们是做企业,而不是在搞宗教信仰,关键在于志同道合,吸引更多价值观、方法论一致的人加入到团队中来,一起去做一些事。我不需要员工绝对忠诚,但如果员工的价值观跟我的价值观不一致,我希望他不要在公司,只有价值观一样,自然而然我们会一起用力往同一个目标去自觉奋斗。
有利网是个发展比较快的创业公司,过去我们并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员工的价值观,以前是把事做成了就行,现在对员工是否具备一致的价值观有了更多的考虑,员工必须明确我们共同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才能发自内心地热爱他的工作,并为他现在所达成的一切收获感到自豪。我们公司的价值观就是每一个人都主动而自觉地让我们的公司,我们共同的事业处于更主动的状态。
《中国故事》:我相信您不只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领军人物,也一定是个非常有人格魅力的团队领导者,您觉得如何才能让团队更有凝聚力?
吴逸然:稻盛和夫说“如果你不能向自己的员工公开表示,请大家与我一道苦乐同当,辛勤工作!作为回报,我一定会努力奋斗,让大家都过上幸福的生活!那么大概不会有人愿意追随你,你的公司也许并不是那么的魅力十足、众人青睐,作为你本人,如果想让公司发展成一家杰出的企业,只是一个劲儿地督促手下员工努力工作,我认为这并不足以让员工产生要紧紧追随你的动力”。所以,我一直都在强调最根基的步骤,企业员工能不能先把使命、愿景、价值观想通,这个是源头活水,想通了也就自然而然地愿意跟随那些有同样使命、愿景、价值观的人手挽手往前走,这是一个自然的结果,是一个遵从内心的选择。
我开会时经常跟大家举的一个例子,说把一个球放在山顶上或放在山谷里,球虽然都停在那儿,但放在山顶上的那个球,轻轻一碰,它会容易滚到山下去,但放在山谷的那个球,不论你怎么推它都不会滑动,而从山顶或其他方向滑行过来的球,会因为引力的作用自然而然地都汇集到山谷的位置。这个例子想要表达的就是凝聚力的魅力,来自于你想要把大家凝聚在一起所做的努力,只要你想要成为大家凝聚的核心,你就一定能做到。
《中国故事》:我听说有利网有一个“约见CEO”的活动,每隔一段时间您就会和报名的同事一起聊聊工作和生活,这时候,诗和远方,您更喜欢聊哪一个?
吴逸然:这取决于我的同事更喜欢聊哪方面的内容,在基层工作的同事,他们想要聊的内容跟中高层管理者想要聊的东西会不一样。基层的同事,可能更关心一些具体的事情,收入、晋升、员工培训,以及如何更好地完成工作和发挥潜力,通过与他们交谈,让他们更清楚地知道成长方向和未来的工作轨迹。而对于中高层管理者,他们更关心公司的战略和未来的目标。做“约见CEO”的活动,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服务者,我需要的是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他们想了解什么我就聊什么,然后替他们解决问题。
《中国故事》:我从您的同事和朋友那里得知,您对川菜非常有研究,小龙虾是您的最爱之一,您觉得做菜和做企业之间,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处呢?
吴逸然:其实我不会做饭(笑),只能说要求比较高,经常会说东西不好吃,然后就会研究为什么不好吃。小龙虾肯定也不是我的最爱,因为太辣了。餐饮和互联网金融都是服务行业,服务行业什么最重要?当然是服务好客户,要站在客户的角度了解客户真正发自内心的需求,那怎样才能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呢?有利网有的途径和方法之一是通过“利友论坛”的留言、评论和文章,了解客户的实时动态,除此之外,公司也要求一线员工要严格保持与客户之间的交流沟通频度。
关于做菜和做企业,我觉得企业管理者就是厨师长,管理就像是在做菜,企业员工就是做菜所需的材料和调味料。擅长做菜的人,即使食材有限,也能做出适合口味的美味菜肴。有个成语叫“人尽其才”,还有个成语叫“物尽其用”,做菜需要物尽其用,而做企业需要“人尽其才”。企业管理的一切几乎都和人心有关,做事先阅人,阅人先知心,在企业发展中,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员工是否有良好的工作意愿、积极性是否被激发、团队有没有足够的凝聚力等都是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过,“人尽其才、用人所长主要是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因此,企业用人,要实现人、岗匹配,就需要能力、态度、性格气质是匹配的,能力是顺利完成工作的保证,态度决定了员工的动力,这些对于企业和员工自身来说都很重要。
《中国故事》:论语中提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您作为一位 85 后优秀的企业家,对“三十而立”是否有很深的体会,对“四十而不惑”的状态是否充满了期待呢?您有没有想过,自己四十岁的时候想要达成的某个目标是什么?
吴逸然:对三十而立的最大体会,是觉得自己老得很快,一晃眼已经三十岁了,但自己在面对事情时的积极心态,可能还处在高中毕业,或者是刚上大学的状态。我的想象力、思维发散力比较强,喜欢看一些科幻类的书籍和电影,心态上并没有觉得自己已经到了三十岁的年龄。三十而立之时,身上的责任感很自然地变得更强烈。
我们是创业公司,我的角色对于公司、员工而言,都需要有更多的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还会有更多的责任,如果说“立”就意味着要承担更多更大责任的话,这是每个人每个阶段都会经历的。现阶段我最大的责任,在于我们有很多员工,有很多客户,他们所有人都对有利网充满需求和期待,我们需要尽最大的能力和努力去满足客户的要求,提供给客户更优质的服务。对于员工来说,我希望他们能够在我们的平台上挣到钱,得到发展,实现自身价值,这就是我现阶段最大的期许。
对“四十而不惑”的状态我并不期待,但我希望自己到四十岁的时候,还可以像青年时期那样保持高效率的工作状态和对工作的热情,希望有能力去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
《中国故事》: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帖子,说“年轻人投资自己比理财更重要”,告诫年轻人不要浪费精力在理财上,于是评论里就有两种声音,一是“刚工作的时候收入低不要理财”,二是“年轻的时候投资自己比理财更重要”,您的观点呢,为什么?
吴逸然:年轻人投资自己和适当理财,这两点并不矛盾。投资自己分为外在投资、内在投资、人脉投资。年轻人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收入虽低,但我觉得任何时候投资自己都是最重要的。怎样才算是投资自己?于我而言,投资自己有两个检验标准:一是能不能让自己更有能力获取信息,另一个是能不能让自己更具有想象力,能不能更具备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财的重要性,首先需要理解理财的概念以及理财到底能够给你提供哪些帮助,如果通过理财这件事,你不但获得了更多信息,而且透过理财本身,让你理解了更多的事物背后的逻辑,帮助你更有洞察力和抗风险能力,某种程度上讲,理财也是一种很好的投资自己的方式。
《中国故事》:您怎么看待未来五年互联网金融的前景?
吴逸然:我觉得互联网金融本质上是一种用更高的效率,更高的频率,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体验,去补充和替代部分传统金融的业态,这个业态是不可逆转的。当经济步入新常态,从移动支付到银行存款、金融资产、金融信息,互联网金融向传统金融领域全面渗透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今天很多人使用微信转账和支付宝转账,除非有必须要走进银行办理的柜台业务,很少再去银行里操作转账汇款。我非常看好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前景。一百多年前,能用上电灯就是高科技,但如今家里有个电灯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同样的,按照今天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三年五年以后,互联网金融也不再是新潮的东西,随着对用户体验的提升,它会越来越像基础设施那样融入人们的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为厂商推广稿件,企业发布本文的目的在于推广其产品或服务,安科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安科网赞同其观点,不对对内容真实性负责,仅供用户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请读者使用之前核实真实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