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Eclipse开发和调试Android应用程序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使用Eclipse来创建和开发Android应用程序,本文将仍以Hello Android World工程来深入解析Eclipse中Android工程的结构以及调试。

写上篇的时候,刚好Android SDK Platform Honeycomb Preview, revision 1(android-3.0_pre_r01-linux.zip)已经加入http://dl-ssl.google.com/android/repository/repository.xml,却无法下载,因此我们的第一个Android应用程序是用的Android SDK Platform 2.3.1,即Android 9 AVD进行演示。现在Android SDK Platform Honeycomb Preview已经放到http://dl-ssl.google.com/android/repository/android-3.0_pre_r01-linux.zip,敢为天下先是我等求知若渴的程序员的优秀品质,因此,本次我们使用最新版本的Android SDK Platform Honeycomb Preview来进行我们本次教程。

先看看最新的Honeycomb Preview的样子吧(由于是Preview版本,启动确实不敢恭维,根据传闻,前几天之所以该版本一度无法下载安装是因为google发现这个Preview版本太烂,面子上挂不住,所以又撤掉了,呵呵):

用Eclipse开发和调试Android应用程序 

相比手机上目前使用的最高Android 2.3版本而言,Android 3.0 Honeycomb更适合平板电脑使用,是专门为Android平板电脑进行优化的系统版本。随着SDK的发布,更加有利于开发者和厂商针对 Android 3.0 Honeycomb平板电脑进行开发,包括Android平板电脑应用和匹配。

一、 Android 应用程序概述

1. Android 的嫡系组件

Android有四项一等公民(或称为嫡系组件),包括:Activity(活动)、ContentProvider(内容提供程序)、BroadcastReceiver(广播接收器)与Service(服务)。它们都必须宣告于AndroidManifest.xml档案里。

Activity 活动

活动是最常用的 Android 应用程序形式。活动在一个称为视图(后文将介绍)的类的帮助下,为应用程序提供 UI。视图类实现各种 UI 元素,比如文本框、标签、按钮和计算平台上常见的其他 UI 元素。

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活动。这些活动通常与应用程序中的屏幕形成一对一关系。

应用程序通过调用 startActivity() 或 startSubActivity() 方法从一个活动转移到另一个活动。如果应用程序只需“切换”到新的活动,就应该使用前一个方法。如果需要异步的调用/响应模式,就使用后一个方法。在这两种情况下,都需要通过方法的参数传递一个 intent。

由操作系统负责决定哪个活动最适合满足指定的 intent(后文将介绍)。

对于Activity,关键是其生命周期的把握(后文将介绍),其次就是状态的保存和恢复(onSaveInstanceState onRestoreInstanceState),以及Activity之间的跳转和数据传输(intent)。

Activity几乎承接着用户对应用程序(Application)的所有操作,Activity应该有一个窗口(Window),这个窗口是可以通过不用的主题(Theme)改变样子的。Activity应该要注意它的生命周期(Lifecycle)、设备状态(Configuration)改变时的影响以及运行状态和数据的保存,这个在一个应用程序是否可靠和人性化上至关重要。Activity里还应该要申明一些许可(Permissions),以便使用Android的一些软硬件功能,这些申明可以由代码或者Manifest.xml给出。最后,每个Activity(的入口)一定要在Manifest当中申明。

Service 服务

与其他多任务计算环境一样,“在后台”运行着一些应用程序,它们执行各种任务。Android 把这种应用程序称为“Service服务”。

Service是没有界面的程序,它是所谓的服务,也叫后台程序。应该要非常注意Service的启动(startService)和绑定(bindService)这两种开启Service的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Service对应的生命周期,两种开户Service的方法对Service 的生命周期效果是不同的。还有就是申明许可以及申明Service,也是在代码内或者Manifest内申明。

BroadcastReceiver 广播接收器

广播接收器是一个应用程序组件,它接收请求并处理 intent。与服务一样,接收器在一般情况下也没有 UI 元素。广播接收器通常在 AndroidManifest.xml 文件中注册。广播接收器的类属性是负责实现这个接收器的 Java 类。

广播接收并不是通常所说的无线电广播,而是指由sendBroadcast()所发送出来的意图(Intent),即广播在这里的意思是意图,BroadcastReceiver在注册(Registe)之后可以自动监听符合预先给定的条件的意图,如果有则会通知此 BroadcastReceiver的持有程序。

ContentProvider 内容提供程序 ——数据管理

内容提供程序是 Android 的数据存储抽象机制。我们以移动设备上常见的一种数据为例:地址簿或联系人数据库。地址簿包含所有联系人及其电话号码,用户在使用手机时可能需要使用这些数据。内容提供程序对数据存储的访问方法进行抽象。内容提供程序在许多方面起到数据库服务器的作用。对数据存储中数据的读写操作应该通过适当的内容提供程序传递,而不是直接访问文件或数据库。可能还有内容提供程序 的 “客户机” 和 “实现”。

ContentProvider是作保存应用程序数据和建立维持数据库之用,以便程序重新启动时回到以前的状态或者保存信息。应该注意应用程序的使用权限以及SQL语言的使用,Android用的是一个轻量级的数据库系统SQLite。

2. Android 生命周期

Android 程序的生命周期是由系统控制而非程序自身直接控制,这与桌面应用程序在程序自身收到关闭请求后执行一个特定的动作(比如从 main 函数中 return)而导致进程结束的思维不同。

在Android系统中,当某个activity调用startActivity(myIntent)时,系统会在所有已经安装的程序中寻找其intentfilter和myIntent最匹配的一个activity,启动这个进程,并把这个intent通知给这个activity。这就是一个程序的“生”。在Android中,所有的应用程序“生来就是平等的”,所以不光Android的核心程序甚至第三方程序也可以发出一个intent来启动另外一个程序中的一个activity。Android的这种设计非常有利于“程序部件”的重用。

Android根据其重要性在内存不足的时候移去重要性最低的进程。重要性由高到低为:

1.前台进程。这样的进程拥有一个在屏幕上显示并和用户交互的activity或者它的一个IntentReciver正在运行。这样的程序重要性最高,只有在系统内存非常低,万不得已时才会被结束。

2.可见进程。在屏幕上显示,但是不在前台的程序。比如一个前台进程以对话框的形式显示在该进程前面。这样的进程也很重要,它们只有在系统没有足够内存运行所有前台进程时,才会被结束。

3.服务进程。这样的进程在后台持续运行,比如后台音乐播放、后台数据上传下载等。这样的进程对用户来说一般很有用,所以只有当系统没有足够内存来维持所有的前台和可见进程时,才会被结束。

4.后台进程。这样的程序拥有一个用户不可见的activity。这样的程序在系统内存不足时,按照LRU的顺序被结束。

5.空进程。这样的进程不包含任何活动的程序部件。系统可能随时关闭这类进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垃圾收集机制把程序员从“内存管理噩梦”中解放出来,而Android的进程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把用户从“任务管理噩梦”中解放出来。Android使用Java作为应用程序API,并且结合其独特的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同时为开发者和使用者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