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头号恶霸,三年滥杀三千人,被百姓绑在柱子上,中了19枪才死
人性往往不是我们想的那样非善即恶,人性是极其复杂的,陈兆棠的一生就恰巧验证了这一句话,他是名门之后,却残忍至极,他治匪有功,却滥杀无辜;他捐钱兴办书院,却奴役百姓,杀人如麻,到最后,百姓怨恨他的暴行,全城百姓共同抓捕他,被百姓打够后被送去枪决,中了19枪才气绝而死。
陈兆棠的父亲是曾国藩幕僚陈士杰,曾担任过山东巡抚,陈士杰十分重视儿子的教育,他作为晚清的中兴名臣,希望儿子长大后可以为国效力,于是他请来了晚清大儒王闿运教育几个儿子,在名师的教育下,几个儿子进步神速,多年后,陈兆棠和陈兆文被带到翰林院进修,这在古代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当时人称“一家兄弟两翰林”。
而陈兆棠年幼时也是一个满怀雄心壮志的好男儿,自幼苦读经书,长大后游历了天下名川,拜访诸多名士,他虽十分好学,可却始终无法敲开科举的大门, 一气之下买了个五品官赴人,可是他却难以上任。
因为他刚买到兴文县县令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只好放弃官职,守孝满后,准备去盐局上任父亲又去世,他伤心欲绝,奔赴家中,也正是仕途不顺渐渐消磨了陈兆棠的耐心,他开始变得残暴,急功近利。
守孝满后,陈兆棠立马又买了云阳县的县令,人们是这样记载他当时功绩的“判决疑狱,案无留牍,月余大治”,此外他还捐钱修建大量的书院,调走时众百姓一路跟随,“五十余里,父老皆泣涕沾襟”,可以说在至此陈兆棠都还是一个清廉正直,治理有道的好官员。
然而当他担任大邑县令时,陈兆棠残暴的本性开始暴露出来,当时大邑县盗风严重,陈兆棠一到就严肃整顿,短短一个月他就将土匪头子张老光子给抓获,立地正法,在那陈兆棠展现出了他不凡的剿匪本领,剿匪后陈兆棠办起了平云书院,光受百姓称赞,不久他因治匪有功被知府调到崇庆州治匪,在那陈兆棠完全变了一个人。
陈兆棠训练士兵
上任后,陈兆棠训练了一批得力的匪警,抓匪速度迅猛,很快就抓到了大量的匪徒,可陈兆棠抓到后却不管罪恶大小,一律杀掉,一年就杀死了三百多个人,此时百姓渐渐害怕陈兆棠。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广西寇盗纷起,陈兆棠招募了一千五百人组成“两广棠字全军”前往治理,征讨有功后又奉命稽查广东全省,此时陈兆棠的士兵已有一万之多,他从一个文官完全转变成了武官,他性格中的暴力倾向也因此被释放出来。
在广东剿匪时,陈兆棠的做法十分荒唐,他要求乡间的贵族豪绅帮忙抓匪徒,抓到后送到陈兆棠面前,就地正法,他荒唐之处在于不管罪恶大小全部处死,可乡间豪绅能抓到的匪徒能是什么匪徒?真正的江洋大盗早就逃之夭夭,遭殃的大多都是“鼠窃狗偷”之辈,还有很多是穷苦的无辜百姓。
武昌起义
仅仅三年,陈兆棠就残杀了三千多名“匪徒”,各地百姓全部在控诉陈兆棠滥杀无辜,可陈兆棠不仅没有认错,反而变本加厉,将反抗之人全部列入匪徒名单,担任惠州知府时,一个月就残杀了一千多名无辜的百姓,连恩师王闿运都对他进行训斥可他仍旧没有悔改,担任潮州知府时又“一日报诛三百人”,令人寒颤。
陈兆棠的残暴终于等来了恶果,武昌起义后,陈兆棠连忙逃跑,却被百姓抓获,将他绑在竹梯上,梯顶挂着一幅标语“处决民贼陈兆棠以谢天下”,最后中了19枪才死,死前留下十二字遗言“不死于君,不死于国,死于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