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霸占陈圆圆的男人, 被处死前大喊: 老子18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李自成,明朝人,原名李鸿基,字黄来儿。崇祯年间率领农民起义,征战四方,可以说,此人的功败垂成,一直都备受争议。另外,此人的成功和失败,并不是他自己一个人就能够决定的,和他手底下的那几员大将有着莫大的关系,比如刘宗敏。
刘宗敏生于陕西,家里世代都是农民,靠种田为生,生活困苦。在孩童时期,家里的顶梁柱也就是其父亲就因为交不起官府的税款,上吊而亡。母亲一个弱女子,在丈夫死后,就只能带着刘宗敏上街乞讨,没过多长时间,母亲也被冻死在街头,最后,还是舅舅看他可怜,便收养了他。
幼年丧失双亲的痛苦让他变得异常的坚强和自立,同时,也在心里埋下了仇视官府和地方豪强的种子。稍稍长大一些以后,他便开始学习打铁,成为了一个打铁技艺十分高超的铁匠,这样的工作也使他的体格变得十分壮硕。
在他每天打着铁过着平淡日子的时候,李自成带领着农民起义军到了此地,很多因素让刘宗敏决定弃铁从军。投靠李自成以后,他作战英勇,屡屡获得胜利,李自成对他十分看重。后来,崇祯九年,闯王高迎祥死难,李自成成为新的闯王,刘宗敏成为了李自成麾下最得力的助手。
崇祯七年,李自成率农民军到达陕西蓝田,一路上杀官济贫,刘宗敏此时更是表现的英勇非常。
一六三八年,明朝廷派洪承畴、孙传庭等领兵镇压农民军。十月,李自成在潼关吃了败仗,被明军打得落花流水,只能带着刘宗敏在内的十八个人突围,最后,躲进了深山。刘宗敏在此时倾尽全力帮助李自成招兵买马,打造新武器,重整旗鼓,为李自成的重整雄风立下了汗马功劳。
两年后,李自成的人马再一次遭到明军侵袭,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之下,刘宗敏忍痛杀掉了自己的结发妻子,发誓要和弟兄们共存亡。在这次战斗中,他打头阵,英勇无比,给了明军重重一击,最终,大获全胜。
四年后,李自成在襄阳建立了农民革命政权,号“奉天倡义大元帅”,称“新顺王”,改“襄阳”为“襄京”,又设官定爵,封刘宗敏为“权将军”。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刘宗敏被封为侯。同年三月,农民起义军打进了北京城,明朝的统治就此宣告结束。攻入北京以后,李自成大加封赏,刘宗敏身居高位,成为众大臣之首。
后来,为了筹集军饷犒赏在战斗中浴血奋战的弟兄,李自成下令让刘宗敏向明朝官吏索要饷银。
刘宗敏随即让人连夜赶制了五千夹棍,夹棍上有很多铁钉,并且,说道:如果有违抗之人,就用这些铁钉夹断他们的手脚,让他们生不如死。刘宗敏还觉得这样做还不够,又让人在门口弄了两个大铁柱子,如有不从者,处以凌迟之刑。
在索要银两的过程中,刘宗敏手段十分残忍,杀死了很多人,让人听而生畏。崇祯十四年正月,他帮助李自成破洛阳,杀福王朱常洵,农民军以其血与鹿肉同食,名“福禄宴”。这大概也和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那时候积压的怨恨在此时全部喷涌而出。
之后,共获银七千万两,铸成银饼,约数万块,后来,用骡车运至西安。
在刘宗敏索要银两的同时,李自成的其他部下借此机会大肆烧杀抢掠,侮辱妇女,无恶不作。可以说,那种底层人民在获得权力之后的丑恶嘴脸一瞬间显露无疑,弄得民心尽失。刘宗敏也在此时显露出了贪婪嘴脸,侵占了崇祯皇帝老岳父的府宅,后来,为了满足自己对金钱的欲望,把吴襄关进大牢,吴家家产被悉数抢占,同时霸占了大美人陈圆圆。
最终,这些事情传到了吴三桂的耳朵里,顿时他青筋暴起,无法受此屈辱的吴三桂怒发冲冠,原本已经答应归降李自成的他此时集结军队,准备和李自成恶战一场。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听闻此事,立马召集部下商量对策,最后,决定派遣刘宗敏去迎战吴三桂。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刘宗敏居然当着大家的面顶撞李自成,大声说:“我们都是贼窝里的人,凭什么你在这里享受纸醉金迷的好生活,却让我去战场上送死,我不去。”
一时间李自成十分尴尬,却也无可奈何,只能自己亲自上阵,带着刘宗敏一行人去讨伐吴三桂。
吴三桂因有清军压阵,顽强抵御。不知道是在北京城好日子过多了,变懒了,还是获得起义胜利之后膨胀感剧增,骄兵必败,更或者是农民阶级军队本身的局限性,总之,和吴三桂这一仗,李自成输得很惨。
之后,大顺军被迫于顺治元年四月三十日撤离北京。
路经河南时,李自成听信牛金星谗言,杀死李岩,刘宗敏对牛金星的阴险狠毒切齿痛恨,大骂:“你这厮没有一箭的功劳,居然敢擅自杀害两名大将,我一定要诛杀你。”由于,大顺军内部的离心离德,最终,节节败退。
最终,刘宗敏在战争中身负重伤,李自成只能带着军队落荒而逃。后来,刘宗敏在跟随李自成前往湖广方向逃窜之时被清廷军队包围,在突围之时被抓。由于,刘宗敏死活不肯投降,最后,被绞杀身亡,临终前,他大声喊道:老子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死时,他年仅38岁。
所以,对于李自成以及刘宗敏这个人,无法很清晰明确的去评断功过好坏,他们始终备受争议。2008年通城县塘湖镇润田村老刘家祠堂出土其石质灵位,其高115cm ,宽77cm 厚7cm ,上錾刻有“迁崇始祖刘宗敏老大人勇将之神位”,旁有“永昌二年八月立”。
参考资料:
『《鹿樵纪闻》、《明史》、《明季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