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则表达式的贪婪与非贪婪模式

以前看正则表达式,但没有注意到正则表达式的贪婪与非贪婪模式,今天在经典上看到了这么段代码:

<script>

try{

str="<p>abcdefg</p><p>abcdefghijkl</p>";

re1=str.match(/<p>[\W\w]+?<\/p>/ig);

alert("非贪婪模式:\r\n\r\n1:"+re1[0]+"\r\n2:"+re1[1]);

re1=str.match(/<p>[\W\w]+<\/p>/ig);

alert("贪婪模式:\r\n\r\n"+re1);

re1=str.match(/<p>(.+?)<\/p>/i);

alert("非贪婪模式,且不要标记:\r\n\r\n1:"+re1[1]);

re1=str.match(/<p>(.+)<\/p>/i);

alert("贪婪模式,且不要标记:\r\n\r\n"+re1[1]);

}catch(e){alert(e.description)}

</script>

匹配次数中的贪婪与非贪婪

在使用修饰匹配次数的特殊符号时,有几种表示方法可以使同一个表达式能够匹配不同的次数,比如:"{m,n}","{m,}","?","*","+",具体匹配的次数随被匹配的字符串而定。这种重复匹配不定次数的表达式在匹配过程中,总是尽可能多的匹配。比如,针对文本"dxxxdxxxd",举例如下:

表达式

匹配结果

(d)(\w+)

"\w+"将匹配第一个"d"之后的所有字符"xxxdxxxd"

(d)(\w+)(d)

"\w+"将匹配第一个"d"和最后一个"d"之间的所有字符"xxxdxxx"。虽然"\w+"也能够匹配上最后一个"d",但是为了使整个表达式匹配成功,"\w+"可以"让出"它本来能够匹配的最后一个"d"

由此可见,"\w+"在匹配的时候,总是尽可能多的匹配符合它规则的字符。虽然第二个举例中,它没有匹配最后一个"d",但那也是为了让整个表达式能够匹配成功。同理,带"*"和"{m,n}"的表达式都是尽可能地多匹配,带"?"的表达式在可匹配可不匹配的时候,也是尽可能的"要匹配"。这种匹配原则就叫作"贪婪"模式。

非贪婪模式:

在修饰匹配次数的特殊符号后再加上一个"?"号,则可以使匹配次数不定的表达式尽可能少的匹配,使可匹配可不匹配的表达式,尽可能的"不匹配"。这种匹配原则叫作"非贪婪"模式,也叫作"勉强"模式。如果少匹配就会导致整个表达式匹配失败的时候,与贪婪模式类似,非贪婪模式会最小限度的再匹配一些,以使整个表达式匹配成功。举例如下,针对文本"dxxxdxxxd"举例:

表达式

匹配结果

(d)(\w+?)

"\w+?"将尽可能少的匹配第一个"d"之后的字符,结果是:"\w+?"只匹配了一个"x"

(d)(\w+?)(d)

为了让整个表达式匹配成功,"\w+?"不得不匹配"xxx"才可以让后边的"d"匹配,从而使整个表达式匹配成功。因此,结果是:"\w+?"匹配"xxx"

更多的情况,举例如下:

举例1:表达式"<td>(.*)</td>"与字符串"<td><p>aa</p></td><td><p>bb</p></td>"匹配时,匹配的结果是:成功;匹配到的内容是"<td><p>aa</p></td><td><p>bb</p></td>"整个字符串,表达式中的"</td>"将与字符串中最后一个"</td>"匹配。

举例2:相比之下,表达式"<td>(.*?)</td>"匹配举例1中同样的字符串时,将只得到"<td><p>aa</p></td>",再次匹配下一个时,可以得到第二个"<td><p>bb</p></t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