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有损世界和平? 美国媒体竟然这样报道抗日战争

赵文铎,北华大学东亚中心副研究员,法学博士。季我努学社演讲嘉宾。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是中国抗战的第一阶段,即战略防御阶段。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和媒体均奉行了“九一八”事变以来史汀生所倡导的所谓“不干涉主义”,用中立态度对待这场所谓的没有宣战的“中日战争”。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美国媒体也对中国的抗战活动采取中立态度,以“他者”视域关注和报道国民政府的抗战活动,建构出一个独行的“他者”抗战形象。

中国抗战有损世界和平? 美国媒体竟然这样报道抗日战争

《纽约时报》总部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美国媒体如《纽约时报》等报纸即对事变予以关注,但报道立场“不偏不倚”,对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正义性缺乏理性的分析,更多关心的是远东国际形势。事变爆发的第4天,即1937年7月11日,《纽约时报》头版对事变进行报道,但文章关心的是远东国际形势,并未对日本的侵略活动进行批评。翌日,又以《日军谴责南京政府》为题,报道日军对南京政府的指控,称“日军发言人指出,南京政府将这场布局冲突扩大为全面战争,明显为了恶化局势。既然南京政府采取敌对手段,那么中国中央政府就需要(对这场战争)负责任”,没有批评日军侵略的非正义性。

7月13日,《纽约时报》又在头版头条报道了中国战争形势,立场依然较为“中立”。如在报道美国对这场战争的态度时,指出“美国国务卿赫尔告诉日本和中国大使,中日国家间的冲突‘是对和平事业和世界进步的一个重大打击’”,而报道日本情况时指出“政商界领袖支持内阁在中国的举动。日本官员坚持认为,和平有赖于南京同意在华北地区达成和平协议”,把战争责任推给中国政府。8月1日,《纽约时报》在谈到关于卢沟桥事变的原因时,用了“不确定”这一词汇,指出,“关于这场战争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明晰,即这场发生在亚洲的流血战争是不是因为中国的日渐统一导致日本在华北五省的影响力走向死局,还是日益高涨的抗日精神还有待于考察”。

中国抗战有损世界和平? 美国媒体竟然这样报道抗日战争

卢沟桥事变

《纽约时报》还报道称,“日本人在广播中说,中日之间的所有麻烦的根本原因是由国民党推行的反日政策和中国人民统一意愿下培育出的反日情绪”,日本最近在华北以及上海的举动,是“日本军队为了保护日本人生命和财产没有选择的做法,‘只是为了锻炼这一合法功能’”。《纽约时报》还发表《罗斯福重申亚洲政策》一文,指出,在亚洲“没有合法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日本召回驻中国大使,美国中立法案与此并不发生关联”,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不予承认。

中国抗战有损世界和平? 美国媒体竟然这样报道抗日战争

前美国总统罗斯福

可见,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纽约时报》并未对事变爆发的原因进行理性分析,特别是对这场战争的性质进行公正报道,随后很多的报道秉持“中立”立场。与此同时,对于日本方面诬蔑中国抗战活动的言论亦直接进行报道,不加以任何说明和批判,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日本侵略活动的一种姑息,不利于国民政府反抗侵略的正面形象的树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