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年教育使者王源助力农村儿童教育质量提高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年教育使者王源助力农村儿童教育质量提高人民网讯 “无论住在农村还是城市,是男生还是女生,是身有残疾亦或面临其他困境,每个儿童都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近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年教育使者、歌手、演员王源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在今年9月新学期伊始,王源首次探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两所爱生学校。

“我印象中农村学校大多校舍简陋,设施老旧,但出乎意料,我探访的两所学校都很现代化,教学质量高,校园环境也很美。”王源说。“在这里爱生学校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爱生学校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理念,在它的指导下,儿童的利益总是被置于首位,而且特别注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2001年,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启动了爱生学校试点项目,探索中国特色的爱生学校模式,着力于学校环境的改善和教育质量的提升,让6-12岁的儿童好学、乐学。爱生学校模式注重社会情感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体育教育,倡导身心健康发展和团队合作;改善水与环境卫生设施,使其更加儿童友好、环境友好,提高学校卫生管理能力,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爱生学校帮助儿童提高学习效果,成功升入中学,并使他们学习到重要的生活技能,培养儿童未来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应具备的能力。”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花楠(Rana Flowers)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致力于让每一位儿童都受益于爱生学校理念。爱生学校模式已在中国获得认可,我们希望这一模式能够继续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复制。”

通过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长期合作,爱生学校的理念、模式和经验已被融入《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正在惠及亿万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

在这次探访中,王源给孩子们上了一堂音乐课,在一所学校的菜园和学生们共同劳动,带着他们餐前用肥皂洗手,一起学习包饺子,并加入了学生们的篮球训练。他还旁听了一堂社会情感学习课,并与学生们一起讨论让他们最自豪的事情。

“社会情感学习在中国是一个新理念。它教授学生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实现团队合作,如何发挥创造力等。我觉得这些技能和课本知识一样重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王源说。

中国已经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地区之间的教育质量仍然存在显著差距。农村儿童、留守儿童和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儿童等弱势儿童群体的学习效果往往受到影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政府合作推广爱生、公平和优质的基础教育,为最薄弱的学校提供支持。

王源日前还被《时代》周刊评选为2017年全球30位最具影响力青少年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