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这场战役 硅谷公司已经输了

存在百年的传统汽车工业又显现出了其合理性。

来源:http://weibo.com/wowjiemian?zw=tech 袁旭

直到不久之前,硅谷还在畅想科技公司将如何以时代新贵的身份将老旧的汽车生产商扫入历史的垃圾桶中,苹果、谷歌、Uber们会追赶、出击、乃至最终通过创新取代它们。到了今天,这种言论越来越站不住脚——存在百年的传统汽车工业又显现出了其合理性。

去年苹果遣散了造车项目中的大多数工程师,传言将于2019年推出的Apple Car再无问世之日。谷歌无人驾驶项目(新近独立为Alphabet的平行子公司Waymo)也不再宣称会自己造车。而除了过高的估值之外,Uber的盈利遥遥无期,更别提自主制造无人驾驶车辆了。

通过埃隆·马斯克,硅谷学到了一点经验教训——“造火箭难,造车更难”。置身于汽车行业之外的人往往对这门生意复杂性的理解流于表面。他们认为你要做的就是设计一辆车然后开始制造,但事实是大多数创业公司都没能挺过概念车阶段。量产一辆车需要花费巨大的资金和人力成本,也许特斯拉足够风光,但它去年造出的车才只有8万辆,这还是已经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将近15年之后。

从无人驾驶身上,科技公司们似乎看到了制霸新时代的曙光,但大型OEM们也没有坐以待毙。福特、通用、奔驰、沃尔沃等品牌已经在自动驾驶项目上取得了不少进展,连德尔福这样的供应商都加入了战局。如今它们已经变得相当有竞争力,甚至正通过直接收购硅谷公司来扩充技术储备。

这就是硅谷没能意识到的关键之处。

汽车行业发展的历史表明,所有的新技术都会被分散到几家全球供应商身上。在这之后它们就会为了削减成本和扩大订单而争得头破血流。而既然大刀阔斧地进入了无人驾驶领域,科技公司就肯定不会只想做一个供应商。它们没有想到的是,市场成型之后的利润率可能最多只有10%——而不是它们在给投资人PPT上写的40%。

谷歌和苹果这样的公司虽然放弃了造车,但显然没有放弃涉足汽车领域。硅谷还可以在另一个板块发挥主导作用,这就是基于汽车的各类数据。

每一天都有10亿人次进出汽车。他们上班、回家、购物、玩乐,做十亿种不同的事情。知道他们去哪里、做什么将会是一门价值连城的生意。这些数据可以被整合、打包并最终分发到各个细分领域。

和整车制造不同,由人工智能主导的大数据分析不需要像工厂和设施那样数十亿的投资,这也反映在最多高达90%的投资回报率上。

简而言之,这些数据分为两套。一套由汽车产生,比如各个零部件的运转情形,以及整辆车的行驶工控。通过对其进行评估,制造商们将能够更好满足用户的保养需求,以及在工程研发与调教上进行更有效的改进。

另外一套数据由车内的驾乘人员产生,蕴含着与他们去哪里、做什么所相关的海量信息。光是在2016年的美国市场,雪佛兰一个品牌就从车主那收集到了4220TB的信息。根据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这一市场的价值将成长至4.5千亿-7.5千亿美元。经销商、广告业、营销人员、产品规划员、财经分析师、政府机关们将会争着花钱买到这些信息。并且理论上这些信息的回报次数不受限制,你完全可以向另一帮客户再次出售相同的数据。

收集、控制、管理数据,这正是硅谷为首的科技公司长袖善舞之处,而汽车厂商们也显然会为了分得一杯羹而积极布局。

所以说,虽然关于无人驾驶车辆制造的战争已经结束,但另一场好戏才刚刚开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