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Tier和Layer的区别
有关Tier和Layer的区别,这里详细论述一下,大家共同探讨。
1. 横向与纵向
有一种说法是“Layer是水平方向的,tier是垂直方向的”。这种说法首先容易给人造成下面这样的误解:
|||| <-- Layer
--
-- <-- tier
--
其实两者表示起来恰恰相反:
|||| <-- Tier
--
-- <-- Layer
--
这种说法的确切含义是“Layer是水平方向<切割>的,tier是垂直方向<切割>的”。但是水平与垂直不过是个观察角度的问题,所以这种说法并没有揭示本质。
2. 物理与逻辑
另外一种说法是“Tier表示物理分布,layer表示逻辑分布”。
可是在很多书籍里却把3-tier的层分别叫做“表示layer”,“业务逻辑layer”和“数据存储layer”。却又分明在暗示tier和layer是没有区别的。
的确,简单来说Tier表示物理上的层次划分,Layer表示逻辑上的层次划分,这一点是很多人都同意的。但是逻辑上的东西终有一天需要映射到物理分布上,当一个Layer恰好占据了一个Tier时,应该叫它什么呢?
这就是混乱的来源。N-tier就是这种混乱的典型代表。
从逻辑上来讲,你永远可以把一个应用系统划分为“表示layer”,“业务逻辑layer”和“数据存储layer”。但是在映射到物理分布的时候,最早的方案只能把三者放到一台机器上,比如用sql直接查询数据库。
再后来,可以把“表示layer”和“业务逻辑layer”放到一台机器上,数据库单独放,这就是所谓的c/s结构。
到了应用服务器的年代,终于可以把三者分别放到三台机器上了。客户端机器放表示layer,应用服务器放业务逻辑layer,数据库机器放数据存储layer。这样从物理上看,我们就有了3个tier,只不过恰好每个tier都host了一个layer。更加有意思的是,每个物理上的tier可以不是1台机器,而是一组完成同样功能的机器,从这个角度来说,tier也是一个逻辑上的概念。
更加有趣的问题是,“可以放到3个tier上”和“一定要放到3个tier上”还不是一回事,如果把我们的三个逻辑层次都放到1台(组)机器上时,这是个几tier的架构呢?当然还是3tier,因为你有能力随时把3者分布出去,而不会被一定限制在一台(组)机器上。这样看来,对3tier架构里的层使用layer的称呼总是很保险的。因为它不会暗示分布性。
除了物理与逻辑上的区别外,layer一般还暗示了“下面的layer一般要为上面的layer提供服务”,而tier这种暗示的意味很弱。可以看一下java的体系结构图来理解这一点。
3. c/s与b/s
经常看到这样的说法“c/s结构是2-tier的,b/s结构是3-tier或者N-tier的”。我觉得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对c/s重大的误解。
首先c/s的出现是对直接操作数据库的一次颠覆,客户端与服务器终于可以分开了,它仅仅是做了一个最大范围的划分,把机器的世界分为了客户端与服务器,并没有暗示客户端与服务器只能各自是一个tier,只不过在这个名词出现的年代,还不可能分出更多的层。
b/s结构突出的特点是客户端使用了浏览器,从大范围上来讲,也是客户端与服务器两个层次,只不过由于浏览器这个客户端的功能实在是太弱了,不可能直接操作数据库,直接导致了b/s结构至少是3-tier的。
因此,说c/s结构是2-tier的,至少是不准确的,一个swing的客户端调用EJB,EJB访问数据库,这样的结构当然是3-Tier的,偏偏它怎么讲都是一个c/s结构。
因此,b/s结构不过是c/s结构的一个特例而已,与tier无关。
4. N-tier与N-layer
我们也经常看到N-tier这样的说法,但是实际钻研下去却发现,分的不是tier而是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