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何放弃空袭天安门? 主要有四个原因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天,举国欢庆,在这个值得铭记的重要日子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蒋介石。
此时此刻,他虽然已经逃到了台湾,但并不甘心。他试图在开国大典当天,来一个毁灭性的攻击:空袭天安门。
当天清晨,但蒋介石一直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已经打过几次电话了,每一次,周至柔得到的回答都是“再等等”。“校长,再不起飞,我们就不能按时到达了。”周至柔焦急地向蒋介石说出了最后的底线。 蒋介石突然站起身,对着话筒说:“任务取消。” 周至柔大惑不解,连忙问:“校长,请再考虑考虑,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保证完成任务。”“任务取消。”蒋介石又一次更加坚定地重复一句,看得出他脸上的无奈。
站在历史的角度看,蒋介石的这一决定,显然是正确的。是什么原因迫使蒋介石放弃这次空袭呢?主要有四。
其一:因为蒋介石明白,即使他把天安门地区炸个稀巴烂,破坏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他得到的只能是中国人民的更加愤恨和美国人对他黔驴技穷的蔑视。
其二,天安门广场与故宫相连,如果把故宫炸了,把北京的古建筑毁坏了,自己就成了烧阿房宫的项羽和烧圆明园的英法联军了,这样会招致全中华民族的指责和唾弃,成为千古罪人,而对于怀有名族大义的蒋介石来说,断然不会做出这种遗臭万年之事。
其三:此次任务是有去无回。按照正常飞行距离来说,台湾的飞机即便飞到北京,那肯定是回不去的。这和敢死队有什么区别呢?蒋介石也不会牺牲战斗力量去做毫无利益的事情。
其四:当时蒋安排了很多间谍在大陆,想必他也知道即使飞到了天安门上空,面对早有防备的我军,也毫无胜算可言。所以,蒋介石最终放弃了破坏计划。正是出于对蒋介石孤注一掷冒险一搏的警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机全部带弹受阅,这在中外阅兵史上是极罕见的。
也正是蒋的这次行为,才促成了国共的“第三次”合作。关驻(名人传记馆)公-号,还原真实历史,每日更新。西沙战事中,解放军东海舰队4艘导弹护卫舰顺利通过台湾海峡。国民党军不仅没有开炮,还打开探照灯,让解放军的舰队通过。
不得不说,在名族大义上,蒋介石心里比谁都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