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想定这个小县城为国都, 刘伯温说了九个字, 朱元璋立即罢建

朱元璋想定这个小县城为国都, 刘伯温说了九个字, 朱元璋立即罢建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后,一个心病就在他心中形成,定都之地。朱元璋虽最终定都南京,但临死前都想着迁都,这是为何?一般来说,应天府是朱元璋借势发展的地方,又有前朝留下的宫殿为基础,在这基础上修建宫殿是非常方便的。何况当时朱元璋身边的文武大臣们,绝大多数都是淮西子弟,选择在应天府也是比较合适的。

然而,选择都城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需要考虑政治、军事、经济、地理等综合因素来考虑。南京背靠钟山,面临长江,龙蟠虎踞,地理位置着实比较险要。同时,南京当时还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时人称“天下财赋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

朱元璋想定这个小县城为国都, 刘伯温说了九个字, 朱元璋立即罢建

但南京也有劣势的一面,从军事的角度开看,由于偏居东南,与中原北方距离较远。元朝残余虽退出中原,但威胁仍然还在。种种因素作用下,让朱元璋越发对南京不满意。洪武二年九月,陕西被平定,朱元璋召开定都朝会,提出另择地定都。

这次朝会上,大臣们就长安、洛阳、汴梁、北平等地进行了讨论,大家意见都不统一,各执一词。“或言关中险固,金城天府之国;或言洛阳天地之中,四方朝贡,道里适均,汴梁亦宋之旧都;又或言北平元之宫室完备,就之可省民力。”

朱元璋想定这个小县城为国都, 刘伯温说了九个字, 朱元璋立即罢建

朱元璋看大家意见不统一,自己来了次独断专横,提出以临濠(元朝时称濠州,洪武七年改称风阳,今安徽凤阳县)为中都的想法。皇帝都这样说了,大臣们也不好说啥,一场大建设即将开始。中都始建于洪武二年,次年朱元璋下令江南十四万户迁到凤阳,以充实这里的经济。

为了明中都修建,朱元璋调动了全国人力物力,调集了能工巧匠百万人。朱元璋如此兴师动众修建中都,可却在洪武八年四月突然下令停止修建。史籍《明太祖实录》对罢建的原因仅仅提了一句话,“初,上欲如周、汉之制营建两京,至是以劳费罢之。”

朱元璋想定这个小县城为国都, 刘伯温说了九个字, 朱元璋立即罢建

这样的说法显然不能解释,于是各种说法层出不穷,有一种说法最常被人提及。这种说法来自明朝开国军师刘伯温的反对,据说他在实地考察凤阳后得出了九个字,“凤阳虽帝乡,非建都地。”主要是这里易攻难守。洪武十一年正月,朱元璋正式下诏改南京为京师,纠结十年建都的问题至此彻底解决了。

参考资料:《明太祖实录》

相关推荐